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山》
《高山》全文
宋 / 邹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莫道高山老古锥,歘令金碧照崔嵬

神通未必摩诘,眼净方能识万回。

捧打室中纷似雨,鼓椎堂上吼如雷。

天长地久君王寿,从此宗风未来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碧照(bì zhào)的意思:形容天空明亮,阳光明媚。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崔嵬(cuī wéi)的意思:形容山峰高耸,非常险峻。

高山(gāo shān)的意思:高大的山峰,喻指高度、水平、境界等方面达到极点。

金碧(jīn bì)的意思:形容景色美丽壮观,光彩照人。

君王(jūn wáng)的意思:指君主,也用来形容权力极大的人。

摩诘(mó jié)的意思:摩诘是一个佛教词语,指的是修行者通过苦行和修炼来摧毁自我,达到解脱的境界。

神通(shén tōng)的意思:指超凡的才能或非凡的智慧。

室中(shì zhōng)的意思:指在室内、密闭的空间中。

堂上(táng shàng)的意思:指在家庭或团体中的正式场合中,以长辈或上级的身份出席或主持会议、座谈等活动。

未来(wèi lái)的意思:指未来的前景非常广阔,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未必(wèi bì)的意思:不一定,可能不

宗风(zōng fēng)的意思:宗风是指家族或团体的风尚和传统。

天长地久(tiān cháng dì jiǔ)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永远不变。

鉴赏

这首诗《高山》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通过对“高山”这一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赞美。

首句“莫道高山老古锥”,以“老古锥”比喻高山,既突出了山的古老与坚韧,也暗示了其历经岁月洗礼而依然巍峨不减的特性。接着,“歘令金碧照崔嵬”一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出高山在阳光下闪耀着金碧辉煌的光芒,形象地展示了高山的壮丽与雄伟。

“神通未必输摩诘,眼净方能识万回”两句,将“神通”与“眼净”相对比,表达了只有心灵纯净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奥秘与美丽。这里引用了“摩诘”(即王维)的例子,进一步强调了心灵的纯净对于欣赏自然之美的重要性。

“捧打室中纷似雨,鼓椎堂上吼如雷”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在高山上进行的某种活动,无论是室内的轻柔动作还是堂上的强烈声响,都与高山的环境相得益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最后,“天长地久君王寿,从此宗风亘未来”两句,寄寓了对君王长寿的祝福,并表达了对这种崇高的自然精神和生活态度的传承与延续的期望。整首诗不仅赞美了高山的壮丽景色,更蕴含了对自然、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作者介绍
邹浩

邹浩
朝代:宋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生辰:1060—1111

邹浩(1060—1111)字志完,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猜你喜欢

听琴

清月转瑶轸,弄中湘水寒。

能令坐来客,不语自相看。

静恐鬼神出,急疑风雨残。

几时归岭峤,更过洞庭弹。

(0)

看看舞罢轻云去,应赴襄王梦里期。

(0)

贬乐城尉日作

窜谪边穷海,川原近恶溪。

有时闻虎啸,无夜不猿啼。

地暖花长发,岩高日易低。

故乡可忆处,遥指斗牛西。

(0)

永嘉百咏.郭公山

昔贤登步立神州,气象千年始一浮。

南望群州如列宿,北观江水似龙虬。

(0)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骤雨鸣淅沥,飕飗溪谷寒。

碧潭千馀尺,下见蛟龙蟠。

石门吞众流,绝岸呀层峦。

幽趣倏万变,奇观非一端。

偶逐干禄徒,十年皆小官。

抱板寻旧圃,弊庐临迅湍。

君子满清朝,小人思挂冠。

酿酒漉松子,引泉通竹竿。

何必濯沧浪,不能钓严滩。

此地可遗老,劝君来考槃。

(0)

骊姬墓下作

骊姬北原上,闭骨已千秋。

浍水日东注,恶名终不流。

献公恣耽惑,视子如仇雠。

此事成蔓草,我来逢古丘。

蛾眉山月苦,蝉鬓野云愁。

欲吊二公子,横汾无轻舟。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张廷玉 游酢 李开先 李百药 释宗演 鄂尔泰 裴夷直 吴兆骞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