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被水(bèi shuǐ)的意思:被水意味着被水淹没或被水覆盖。它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被水淹没、被水冲走或被水覆盖。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独见(dú jiàn)的意思:独特的见解或观点。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鼓骇(gǔ hài)的意思:形容非常惊奇或恐惧。
怀沙(huái shā)的意思:怀沙是指抱着沙子,比喻事情虚幻、不切实际,或者形容人空有一身才华,却无所作为。
江水(jiāng shuǐ)的意思:指江河水流,多用来比喻事物的发展变化。
旌旗(jīng qí)的意思:旌旗是指旗帜和旌旗的集合,也用来形容威风凛凛的景象或者人物。
逦迤(lǐ yǐ)的意思:形容曲折、蜿蜒的样子。
龙鳞(lóng lín)的意思:形容众多或密集。
漠漠(mò mò)的意思:形容景色模糊、朦胧不清。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轻舟(qīng zhōu)的意思:轻盈的船只,比喻行动迅速、敏捷。
三闾(sān lǘ)的意思:指人才出众、德行高尚的人。
水湄(shuǐ méi)的意思:形容水面平静,没有波澜。
万岁(wàn suì)的意思:表示祝福、庆贺,意味着希望某人或某事长命百岁、长久存在。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箫鼓(xiāo gǔ)的意思:指音乐声,也用来比喻欢乐的场面。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已矣(yǐ yǐ)的意思:已经结束或已经完了
鹰隼(yīng sǔn)的意思:指雄鹰和隼鹰,比喻勇猛、敏捷的精神状态和行动力。
郢人(yǐng rén)的意思:指被人误会或冤枉的人。
争先(zhēng xiān)的意思:指力争领先或争取先机。
中流(zhōng liú)的意思:处于中间位置,居于中间地位。
- 鉴赏
这首诗《竞渡》是宋代诗人刘敞所作,通过描绘端午节划龙舟的场景,展现了古代人民对屈原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
诗的开篇“三闾虽已死,郢人独见思”,以屈原(三闾大夫)的悲剧命运和郢地人民对他的思念为背景,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接着,“五月江水深,绕城碧逦迤”描绘了端午时节江水深邃、碧绿蜿蜒的景象,渲染出节日的氛围。
“轻舟烂龙鳞,利楫剧鸟飞”两句,生动地刻画了龙舟在水面快速滑行的情景,龙鳞般的船身在阳光下闪耀,船桨划动如同飞鸟般迅速,展现出划龙舟的激烈与壮观。
“箫鼓骇蛟龟,鹰隼乱旌旗”则进一步渲染了比赛的热烈气氛,鼓声箫音震天响,仿佛连水中的蛟龟都为之惊骇;而参赛队伍的旗帜在空中飘扬,如同鹰隼翱翔,象征着竞争的激烈与勇猛。
“争先爱中流,观者被水湄”描述了划手们为了争夺冠军而奋力向前,观众则聚集在岸边观看比赛,场面热闹非凡。
最后,“漠漠怀沙魂,一去不可追”表达了对屈原精神的怀念,即使时间流逝,屈原的精神仍被人们铭记。“千载万岁后,儿女以为嬉”则说明了这种纪念活动的传承,即使在千年之后,人们仍然会以划龙舟的形式来庆祝端午节,表达对屈原的敬仰。
“已矣国无人,终焉莫子知”则是对屈原命运的感慨,虽然国家已经衰败,但他的精神却永远被人铭记,无人能真正理解他内心的悲凉与孤独。
整首诗通过描绘端午节划龙舟的盛况,不仅展现了古代人民对屈原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