瘿分荷背白,身带藓文青。
吐雹收寒井,随僧入净瓶。
柏坛祠后稷,应想作龙灵。
这首诗描绘了僧人池塘中青蛙的生动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禅宗精神的融合。
首句“隐见多无定”,点明青蛙活动的不确定性,它们时而隐匿,时而显现,如同禅者的心境,难以捉摸。接着,“时开一道萍”描绘了青蛙跃出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打破平静的水面上的一片浮萍,形象地展示了生命的活力与瞬间的动态美。
“瘿分荷背白,身带藓文青”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将青蛙与荷叶、苔藓巧妙结合,不仅描绘了青蛙的形态特征,更赋予了其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感。荷叶上的白色斑点仿佛是青蛙的痕迹,而青蛙身上青色的花纹则与周围的苔藓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自然界的美丽画卷。
“吐雹收寒井,随僧入净瓶”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青蛙在寒冷井水中吐出冰雹的想象,以及随后被僧人收集到净瓶中的情景,寓意着佛法的纯净与生命的轮回。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描绘,更是对禅宗思想中“空”与“有”的深刻诠释,体现了万物皆有佛性的哲学理念。
最后,“柏坛祠后稷,应想作龙灵”一句,将青蛙与古代农业神后稷联系起来,通过想象将其比作能带来雨水的龙灵,象征着青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同时也暗含了对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青蛙为载体,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禅宗精神的融合,既富有诗意又蕴含哲理,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
夙昔忤时宰,初衣投故园。
孤立逾一纪,不求他人援。
仕路日清夷,除书下丘樊。
时维冬春交,整此北上辕。
临行将何赠,愤激成片言。
天潢无别派,淆乱由楚藩。
九重听弥高,物议徒喧喧。
厥事君所司,竦身为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