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8日(农历三月廿一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问如满禅师·其一》
《问如满禅师·其一》全文
唐 / 李诵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佛从何方来,灭向何方去?

既言常住世,佛今在何处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常住(cháng zhù)的意思:常年居住,不离开。

方来(fāng lái)的意思:自从以前到现在,一直到目前为止。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住世(zhù shì)的意思:指人长时间住在一个地方,不愿意离开。

注释
佛:佛教中的最高智慧和觉者。
从:自。
何方:哪里。
灭:消失。
去:前往。
既:既然。
言:说。
常住世:永恒存在世间。
今:现在。
在:位于。
何处:哪里。
翻译
佛是从哪里来的,又消失到哪里去呢?
既然说佛永远存在于世间,那现在佛又在哪里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诵的作品,名为《问如满禅师(其一)》。诗中通过对佛祖来去之地的提问,探讨了佛教中的永恒与无常之谜。

“佛从何方来”,此句表达的是对佛陀本源的好奇与追寻,象征着人类对于生命起点和宇宙奥秘的求知欲望。诗人通过这个问题,引出了对佛教哲学中永恒不变主题的探讨。

“灭向何方去”,则是对终极命运的一种思考,暗示了无常与变化是宇宙万物不可避免的规律。这里,“灭”字用得很妙,它既可以理解为佛陀涅槃之后的消亡,也可以引申为万物都有尽头。

“既言常住世”,这一句表达了对佛教中“常住”概念的质疑。在佛教中,常住通常指的是不生不灭、永恒不变的法身或真如,但在现实世界里,这种状态似乎与我们所见的无常相矛盾。

最后,“佛今在何处?”则是对前述问题的一个总结,也是一种深刻的哲学反思。它挑战了读者对于时间、空间和存在本质的理解,同时也是诗人内心对于永恒与现实之间关系的一种探寻。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问题,触及了佛教哲学中一些深刻的主题,如生命的意义、宇宙的本性以及时间与空间的奥秘。它不仅展现了李诵在文学上的造诣,更体现了他对哲学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作者介绍

李诵
朝代:唐

(761—806)即李诵。唐朝皇帝。德宗长子。德宗建中元年立为太子。贞元二十年,病风且喑。二十一年正月即位,任用王叔文等,革新政治,罢官市,出宫女及教坊女乐九百人。因久疾不愈,在位八月,为宦官俱文珍等所迫,传位太子,自称太上皇。次年卒,谥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
猜你喜欢

延祐三年东平申屠先生掾山南宪司行部夷陵毁曹操祠为孔子庙歌颂赋论者夥矣后四十年余亦赋一首

西陵归来忽千古,操也何尝称魏武。

黄牛峡口不曾来,亦有巴人建祠宇。

巴人日日迎送神,男能唱歌女能舞。

一方说是鬼奸雄,血食依凭出巫语。

精灵托汝据荆襄,魂魄何由归邺许。

今年偶值申屠君,削吾尊罍彻吾俎。

茫茫穹壤复何之,夜夜荒林怨风雨。

无颜可见山阳公,有恨犹思茂陵土。

当时贼汉岂独孤,同日举兵皆可数。

高文一落在人间,只得群公诮狂虏。

寄与扶倾济弱人,慎勿欺心背其主。

(0)

予读近时人诗有咏潇湘八景者辄用效颦以消馀暇·其二潇湘夜雨

黑云捲空暗衡岳,二水争流风力恶。

推窗不睹雪珠跳,篷底惟听鸣错落。

江猿无声老蛟吼,鲸鲵出没闻瀺灂。

素缣挥洒凛高堂,座上羁人心战愕。

(0)

次雷子枢知事延平八咏韵·其三三寺云深

峨峨金凤山,绀宇各雄占。

佛境本无殊,人心有欣厌。

云从何处来,普覆青萝厂。

(0)

雨夜同天台道士郑蒙泉话旧并怀刘子彝

履雪台州老郑虔,相逢滦水话当年。

草堂听雨秋将半,石鼎联诗夜不眠。

遥忆东湖来梦里,起看北斗落窗前。

刘郎独爱长生诀,日日天坛望鹤还。

(0)

濑溪

古渡猴溪外,风烟淡欲无。

岛人形貌怪,闽囝语言殊。

小店鱼虾市,深林猿鸟都。

肩舆看山好,候骑缓前驱。

(0)

望湖亭

望湖亭外波荡荡,渔舟客棹频来往。

好风卷雨黑云收,十里湖天平似掌。

长川极浦秋云清,锦帆自信牙樯轻。

兰桡掣动龙蛇影,棹歌惊起鹭鸥盟。

昔是席上珍,今作宦中客。

两载游帝京,双鬓半垂白。

三衢非为懒折腰,枫城联荫桐阴色。

黄金孰铸子期形,白玉空教和氏泣。

丈夫气概无惮劳,对此江山趣自高。

浩歌长啸天地窄,笑杀冯唐叹二毛。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郝经 鲍溶 吴均 黎廷瑞 杨无咎 白朴 周伦 李益 李贽 刘永济 张居正 阮籍 罗邺 刘学箕 袁枚 汪懋麟 崔致远 蔡松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