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区元晋的《代柬辞友人召》(其二)以山水秋色为背景,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水绿山光影共函”巧妙地将水的碧绿与山的光影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和谐统一的自然景观,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接着,“满庭秋色倩谁监”一句,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似乎在思考秋天的短暂与美好。
后两句“高秋携酒公能许,留看松杉满翠蓝”,则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洒脱。他邀请友人一同欣赏这满眼翠绿的松杉,不仅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这里的“留看”二字,既是对友人邀请的回应,也是对眼前美景的珍惜与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独特感悟,以及与友人之间深厚情谊的美好画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江瞻道
我行于四方,其所急者友。
呜呼得之难,百不一邂逅。
人心不可齐,若十指于手。
随其短与长,亦各有所取。
刚或硬而折,柔有弱而仆。
质良文不扬,中美外莫副。
宽壶泛以枵,狭盎迫而陋。
此犹其大概,琐琐难悉究。
譬如选长材,弃百不一有。
其间虽得之,犹或烦矫揉。
我友居淮滨,饮德悉自幼。
岂期羁旅间,乃获闻謦欬。
嗟君如美玉,外彻中乃厚。
埋藏困尘埃,要以不可垢。
他人十不一,子乃得八九。
馀亏能几何,不待勉而就。
乃知昔求艰,特以见未久。
但忧奔莫及,敢惮喘而走。
我心子所知,濩豁无所囿。
是以行于世,往往得嘲诟。
人才如其面,不自知好丑。
立之明鉴前,乃见其可否。
子于我无嫌,告我当苦口。
惟我于改过,窃不敢自后。
嗟予迫饥寒,子亦仰五斗。
何当两有归,投老作邻叟。
《赠江瞻道》【宋·张耒】我行于四方,其所急者友。呜呼得之难,百不一邂逅。人心不可齐,若十指于手。随其短与长,亦各有所取。刚或硬而折,柔有弱而仆。质良文不扬,中美外莫副。宽壶泛以枵,狭盎迫而陋。此犹其大概,琐琐难悉究。譬如选长材,弃百不一有。其间虽得之,犹或烦矫揉。我友居淮滨,饮德悉自幼。岂期羁旅间,乃获闻謦欬。嗟君如美玉,外彻中乃厚。埋藏困尘埃,要以不可垢。他人十不一,子乃得八九。馀亏能几何,不待勉而就。乃知昔求艰,特以见未久。但忧奔莫及,敢惮喘而走。我心子所知,濩豁无所囿。是以行于世,往往得嘲诟。人才如其面,不自知好丑。立之明鉴前,乃见其可否。子于我无嫌,告我当苦口。惟我于改过,窃不敢自后。嗟予迫饥寒,子亦仰五斗。何当两有归,投老作邻叟。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9867c6783991d98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