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里(bǎi lǐ)的意思:表示距离很远,指非常遥远的地方。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不拟(bù nǐ)的意思:不计较,不在意。
逢时(féng shí)的意思:逢时意为遇到合适的时机,表示抓住时机,做出正确的选择。
经国(jīng guó)的意思:指能够治理国家,使国家繁荣昌盛的才能和智慧。
狂澜(kuáng lán)的意思:形容水势汹涌澎湃,比喻力量或势头极为猛烈、汹涌澎湃。
千尺(qiān chǐ)的意思:形容高度很高或长度很长。
且复(qiě fù)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尚未结束,还会继续发展或变化。
生还(shēng huán)的意思:指在危险或困境中活下来,保住生命。
投荒(tóu huāng)的意思:指离开家园,到荒地上居住或从事艰苦的劳动。
栽培(zāi péi)的意思:培养、种植、教育和培养
治剧(zhì jù)的意思:指修理、整顿戏剧,使其更加完善和精彩。
中流(zhōng liú)的意思:处于中间位置,居于中间地位。
百里才(bǎi lǐ cái)的意思:指一个人的才能、能力超群,非常出众。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思想家、文学家王守仁所作的《游瑞华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面对逆境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沉思考。
首联“万死投荒不拟回,生还且复荷栽培。”开篇即展现诗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即使面临生死考验,也决意不回头,对生命充满感激之情。这里的“荷栽培”既指得到他人的帮助和培养,也暗含着对命运的接受与感恩。
颔联“逢时已负三年学,治剧兼非百里才。”诗人自省在最佳时机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学识才能,治理复杂局面的能力也显得不足。这句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过去表现的反思与遗憾,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颈联“身可益民宁论屈,志存经国未全灰。”诗人强调个人虽可能遭遇挫折,但只要能为民众带来利益,就不在乎个人的得失。同时,他立志于国家治理,决心不因一时挫败而放弃理想。
尾联“正愁不是中流砥,千尺狂澜岂易摧。”诗人以“中流砥柱”自比,表示自己如同屹立于激流中的砥柱,即使面对巨大的困难和挑战,也不会轻易被摧毁。这不仅是对自身坚韧意志的肯定,也是对国家未来充满信心的表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王守仁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理想的精神风貌,以及他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阅豆班集堤工
中河之水来青齐,漕储浮送输京师。
春常苦弱夏苦壮,节宣有道贵合宜。
去岁霖雨成异涨,六塘达海疏泄迟。
河臣束手窘无策,遂致蚁穴穿长堤。
哀哉吾民罹水患,庐舍漂荡田淤泥。
蠲租赈粟纵不惜,岂如乐业免溺饥。
茭楗并力亟堵筑,宣房速就颇得之。
设堤本以禦民患,不免冲决患益滋。
补偏救弊赖无隐,博施膏泽何稽时,临堤东望增吁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