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春 忆 二 林 寺 旧 游 因 寄 朗 满 晦 三 上 人 唐 /白 居 易 一 别 东 林 三 度 春 ,每 春 常 似 忆 情 亲 。头 陀 会 里 为 逋 客 ,供 俸 班 中 作 老 臣 。清 净 久 辞 香 火 伴 ,尘 劳 难 索 幻 泡 身 。最 惭 僧 社 题 桥 处 ,十 八 人 名 空 一 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逋客(bū kè)的意思:指逃亡的人或远离家乡的人
尘劳(chén láo)的意思:指世俗的劳苦和繁琐的事务。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幻泡(huàn pào)的意思:幻泡是一个形容词,指的是虚幻、不真实的事物。
老臣(lǎo chén)的意思:指老年人或资历深厚的官员,也可指长期为国家效力的忠诚臣子。
情亲(qíng qīn)的意思:亲情深厚,感情深切。
清净(qīng jìng)的意思:指没有杂乱、喧嚣的状态,宁静、安宁。
三度(sān dù)的意思:指同一件事或同一个问题发生三次。
僧社(sēng shè)的意思:僧社指的是寺庙的住持和僧侣们,也泛指寺庙。
题桥(tí qiáo)的意思:指写在桥上的题字,比喻对桥梁进行文化、艺术等方面的装饰。也可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在某个地方留下的标记或痕迹。
头陀(tóu tuó)的意思:指人的头颅。
香火(xiāng huǒ)的意思:指庙宇或寺庙内的香火,也泛指宗教信仰的繁荣和兴旺。
一人(yī rén)的意思:指独自一人,没有他人陪伴。
中作(zhōng zuò)的意思: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的态度或行为。
- 注释
- 一别:与…告别。
东林:指东林寺,古代著名佛教寺庙。
三度春:三个春天,表示三年的时间。
每春:每年春天。
常似:常常好像。
忆情亲:回忆起有情感的亲人或朋友。
头陀:佛教术语,指行脚乞食的僧人。
会里:在集会中。
逋客:逃避现实的人,此处指作者自己。
供俸:指朝廷给予的俸禄。
班中:朝班中,指朝廷官员的行列。
作老臣:作为年老的臣子。
清净:佛教用语,指脱离世俗烦恼的状态。
久辞:长久地告别。
香火伴:指寺庙中的僧侣。
尘劳:世俗的纷扰和劳累。
难索:难以找到。
幻泡身:比喻虚幻无常的身体。
最惭:最感到惭愧。
僧社:僧侣聚集的地方。
题桥处:在桥上题字的地方,可能是一个典故。
十八人名:指曾经一起的十八个人。
空一人:只剩下我一个人,其他人已经不在了。
- 翻译
- 自从离开东林寺已有三个春天,每年春天都常常想起那里的亲人。
在头陀会中我如同一个逃亡的客人,在供奉班中我已成了年老的大臣。
长久地告别了寺庙中的同修,世俗的纷扰难以寻觅虚幻如泡沫的自身。
最惭愧的是在僧社题桥的地方,曾经十八人的名字现在只剩我一个空名。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游历之地的怀念与独特的情感体验。首句“一别东林三度春,每春常似忆情亲”描绘出诗人每当春至,便不由自主地想起那遥远的地方和深厚的情谊,东林可能是某个寺庙的名称,也可能是对自然景观的概括,体现了时间流转与情感的连续性。
“头陀会里为逋客,供俸班中作老臣”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佛门集会中感到自己像一位不受束缚的游客,而在俗世却扮演着一个年迈的官员角色,这种对比强调了诗人内心对于精神自由与世俗羁绊之间的矛盾。
“清净久辞香火伴,尘劳难索幻泡身”两句则是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佛法清净世界的向往,以及对于红尘俗世的厌弃。诗人希望摆脱凡尘的束缚,追求心灵的纯洁和解脱。
最后,“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自己未能如愿加入僧侣团体的遗憾。在某个桥边,可能有一个由十八人组成的僧侣名录,而诗人却因种种原因未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份落寞和自责之情,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不甘与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佛法修持以及个人情感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状态和深刻的人生体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重九独登赏心亭
谁教佳节滞天涯,强展愁眉管物华。
每岁有诗题白雁,今年无酒对黄花。
悠悠造化占斜日,草草登临记落霞。
宇宙此身元是客,不须弹铗更思家。
乙未元日用前韵书怀今年五十矣
浮生四十九俱非,楼上行藏与愿违。
纵有百年今过半,别无三策但当归。
定中久已安心竟,饱外何须食肉飞。
若使一丘并一壑,还乡曲调尽依稀。
送李太傅知冀州
吾慕李汉超,为将勇无俦。
养士三千人,人人百貔貅。
关南三十年,天子不北忧。
吾爱李允则,善觇多计筹。
虏动静寝食,皎如在双眸。
出入若变化,谈笑摧敌谋。
恩信浃南北,声名落燕幽。
二公材各异,战守两堪尤。
天下不用兵,尔来三十秋。
今其继者谁,守冀得李侯。
李侯年尚少,文武学彬彪。
河朔一尺雪,北风煖貂裘。
上马擘长弓,白羽飞金鍭。
临行问我言,我惭本儒鲰。
汉超虽已久,故老尚歌讴。
允则事最近,犹能想风流。
将此聊为赠,勉哉行无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