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景祐晓钟》
《景祐晓钟》全文
清 / 戴梓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漏尽银河淡,香焚玉殿开。

殷殷万户隐隐三台

御墨留题去,真人入道回。

五云清响断,曙色蓬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留题(liú tí)的意思:留题指的是在文稿、书信、字画等上面留下题词或题字。

漏尽(lòu jìn)的意思:指事情没有完全做到或者没有尽如人意。

蓬莱(péng lái)的意思:指令人向往的美好乐园或理想境地。

入道(rù dào)的意思:指学习某种技艺或成为某个行业的一员。

三台(sān tái)的意思:三个台子,指三个重要的地方或角色。

曙色(shǔ sè)的意思:指天快要亮的时候的微光,比喻希望的曙光或事物即将好转的迹象。

万户(wàn hù)的意思:形容人口众多的家庭。

五云(wǔ yún)的意思:指天空中的云彩,比喻事物的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隐隐(yǐn yǐn)的意思:隐隐指的是模糊、朦胧、不明显的状态。

隐下(yǐn xià)的意思:隐藏或隐藏在背后,不公开或不显露出来。

银河(yín hé)的意思:指银河系,也指河流水系。

殷殷(yīn yīn)的意思:形容热切、渴望的样子。

御墨(yù mò)的意思:指能够精心运用笔墨,写出优美的字画或文章。

玉殿(yù diàn)的意思:指极为华丽、富丽堂皇的宫殿或居所。

真人(zhēn rén)的意思:真实的人,指真正有才能、有本事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时分,天色渐明,银河淡去,晨钟悠扬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时间流转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之美。

首句“漏尽银河淡”,形象地描绘了夜尽之时,银河逐渐淡去的景象,暗示着夜晚的结束和新一天的开始。接着,“香焚玉殿开”一句,通过“香焚”与“玉殿”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氛围,仿佛是仙境中的晨曦初现。

“殷殷传万户,隐隐下三台”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方面描绘了钟声在广阔天地间回荡的宏大气势,另一方面则通过“隐隐”一词,表现出钟声虽远却依然清晰可闻,营造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意境。

“御墨留题去,真人入道回”两句,可能寓含了某种象征意义。御墨留题,或许是指皇帝或高官的题字,象征着权力与权威;真人入道回,则可能暗指修行者回归自然或完成某种使命,体现了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之间的深刻联系。

最后,“五云清响断,曙色射蓬莱”两句,以五彩祥云的消散和曙光照耀蓬莱岛的景象,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暂时结束与新的开始,同时也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晨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

作者介绍

戴梓
朝代:清

(1648—1725)清浙江钱塘人,字文开。通天文算法,能自制火器。三藩乱时,以布衣从康亲王杰书军,授道员。战后,得康熙帝召见,授侍讲,参与纂修《律吕正义》。后遭人谗毁,谪戍关东,靠售书画文字度日。所造“连珠铳”,实为原始机关枪。有《耕烟草堂诗钞》。
猜你喜欢

和容甫·其一

三五读书策,结怀嵇阮俦。

生身苦非时,不得同遨游。

横几览禹贡,灵产郁九州。

邂逅岂不识,索处谁相谋。

驱车涉伊洛,仗剑干王侯。

纷华敢驰慕,邱垤不满眸。

风禽愧短翮,出谷徒啁啾。

乃知天下士,定在风尘收。

衔吁返征驾,矫望立路周。

长此求友心,六合何悠悠。

(0)

陇州咏物诗四首选二·其二鹰

陇山纷燕雀,稀见海东青。

天地向空阔,烟云抉杳冥。

平芜一睥睨,凡鸟几膻腥。

不羡金绦宠,飞腾绘尔形。

(0)

遇刘朴夫

坐逢春已晚,留滞杨州郭。

独立望寒潮,江空夏云作。

云中忽见君,来帆广陵落。

自携兰陵酒,殷勤为余酌。

新诗别更奇,玉貌看犹昨。

白雨洒开轩,红镫照垂幕。

非赖此流连,何能忘萧索。

(0)

田家春兴·其一

湖山岂不美,最喜是田家。

过雨修春耒,临溪转水车。

东阡芄绿毯,西陌簇黄花。

揽结真娱意,端胜玩物华。

(0)

法螺寺

前朝跋山路,法螺近咫尺。

却为游华山,竺庵暂虚掷。

灵岩今返跸,取便寻幽适。

牝谷才几曲,便觉仙凡隔。

石泉常似咽,磴道不嫌窄。

别室亦潇洒,松竹有佳色。

微辨来时路,下盘绿云隙。

(0)

㟃峿山·其三

举目崇椒缥缈间,爱他画意已吴山。

东风策马寻前路,鞭影仍留片晌閒。

(0)
诗词分类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诗人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刘振美 任锐 余文涵 孙中山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