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戒不遗馀,深意存非假。
我更何所事,拈吟清兴惹。
遍野(biàn yě)的意思:遍布整个地区或场所,无处不在
蚕事(cán shì)的意思:指办事情时要细心、耐心,不能马虎敷衍。
插秧(chā yāng)的意思:指在田地里插秧苗,比喻开始做事或开始进行某项工作。
春社(chūn shè)的意思:春天社会,指春季人们聚集在一起举行文艺活动,庆祝春天的到来。
高下(gāo xià)的意思:比较两个或多个人或事物的优劣,判断谁高谁低。
谷雨(gǔ yǔ)的意思:谷雨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指的是春季的第六个节气。它标志着农作物播种的季节,意味着雨水充足,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候正(hòu zhèng)的意思:指等待时机成熟,合适的时候采取行动。
夹岸(jiā àn)的意思:指两岸的河道或海峡非常狭窄,形成犹如被夹住的状况。
礼禁(lǐ jìn)的意思:禁止举行礼仪
弥望(mí wàng)的意思:形容景物遥远无边无际,望不到边际。
农桑(nóng sāng)的意思:指农田和农村,也泛指农民和农耕生活。
女桑(nǚ sāng)的意思:指女子劳作。比喻女性勤劳工作或勤奋学习。
劝课(quàn kè)的意思:指劝告别人不再继续读书或上课。
三眠(sān mián)的意思:指连续三天都能安然入睡,形容心境宁静、无忧无虑。
三府(sān fǔ)的意思:指三个官署,即国家的三个最高行政机构。
深意(shēn yì)的意思:深刻的含义或意义。
时巡(shí xún)的意思:时光流转,岁月更迭。
时节(shí jié)的意思:指特定的季节或时期,也可指特定的时机。
所事(suǒ shì)的意思:指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务。
已不(yǐ bù)的意思:已经不再,已经不是
原蚕(yuán cán)的意思:指原来的蚕,比喻事物最初的状态或原始的面貌。
缫丝(sāo sī)的意思:指繁琐地做事,费时费力。
周礼(zhōu lǐ)的意思:指古代周朝的一套礼仪制度,也用来形容规矩、礼貌。
杭嘉湖(háng jiā hú)的意思:指人物出现得太多,使得环境变得拥挤不堪。
此诗描绘了江南地区蚕桑业的繁荣景象,以及清朝乾隆皇帝对农业的关注与倡导。首句“杭嘉湖三府,蚕事最盛者”点明地点与主题,接着描述了沿岸广袤的桑田,一片葱郁,无边无际。通过“三眠已不误,何虑缫丝寡”,诗人表达了对蚕桑生长周期的了解和对丰收的乐观态度。
“周礼禁原蚕,岂为桑与马”一句,借古喻今,暗指古代礼制对农业的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现代农业政策的肯定。接下来,“利戒不遗馀,深意存非假”强调了政府在农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其深远的意义并非表面所见。
最后,“时巡廑农桑,劝课及春社”体现了乾隆皇帝亲临田间地头,关心农事,鼓励春社活动的情景。而“插秧候正遥,菜麦早遍野”则描绘了春耕的繁忙景象,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地区的农事活动,既是对传统农业文化的赞美,也是对当时社会政策的颂扬。诗中蕴含的对自然与农业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智慧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价值。
义州之兵宿雄武,老者缚牛壮扼虎。
生来苦战无复畏,骑马杀胡安足数。
五月边陲月正生,胡人杀人声彻城。
可怜郭家两兄弟,提刀逐胡天始明。
狼山何高不可陟,洪沟之深深莫测。
帐下诸人尽爱死,见贼仍多相向泣。
当时实失主将谋,二千精锐同时休。
血作沟中水流赤,胡人歌唱来边头。
胡人争骑义州马,日日来牧长城下。
天生不有陈将军,洪沟之败难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