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壮丽的景象,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
首句“黄云失白昼”,以“黄云”象征着浓厚的云雾或沙尘暴,遮蔽了明亮的天空,使得白昼变得昏暗不明。这种景象给人以压抑和神秘感,预示着某种不寻常的事情即将发生。
接着,“紫气腾虚空”,紫气通常被视为祥瑞之气,这里用来形容天空中弥漫着一种神秘而又高贵的气息。这与前一句的昏暗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在看似混沌的环境中,隐藏着某种超乎寻常的力量或存在。
“樵苏争敢近”,“樵”指的是砍柴的人,“苏”在这里可能是指烧火做饭的人。这句话通过樵夫和烧火人不敢靠近的描述,进一步强调了周围环境的危险或神秘性。他们对未知的恐惧,反映了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之心。
最后,“潭底有潜龙”,“潭”指的是深水潭,“潜龙”则象征着潜在的巨大力量或未被发现的奇迹。这句话巧妙地将自然界的神秘与深邃联系起来,暗示着在看似平静的水面下,存在着强大的生命力或未知的秘密。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一系列富有象征意义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既神秘又充满力量的自然世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力,也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敬畏之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立秋前三日繇乐民之高凉
出门投袂更何之,后乐先忧此一时。
天涯频岁惊心骨,海角三秋接梦思。
西风昨夜扫胡穴,万里秋光净水湄。
捷书夜报同清昼,满目高雷出汉旗。
闻鸡击楫当年子,祖鞭无数并驱驰。
弹冠结绶何累若,岭外孤臣嘿叹咨。
沾巾呜咽翻倒极,忧喜同心日共持。
朝辞云木环千径,暮倚凉烟抱一枝。
兰皋有意浮幽壑,草色无端动野吹。
吾令羲和时弭节,上求下索敢云疲。
榛苓杳霭知何处,伊人宛在微堪觑。
岂俟葭苍问一方,始从露白淘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