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光照(guāng zhào)的意思:指阳光照射,也比喻明亮、光明。
寒林(hán lín)的意思: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秋后(qiū hòu)的意思:指事情发生后不久,事情的结果或后果就显现出来。
上时(shàng shí)的意思:指适应时代潮流,具有时尚、流行的特点。
自知(zì zhī)的意思:了解自己的能力、局限和状况。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月色与露珠交织的静谧景象,以及萤火虫在晚秋的余晖中飞翔的情景,充满了深秋的韵味。
首句“月向寒林欲上时”,描绘了月亮即将升起,照耀在寒冷的树林之上的画面,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宁静的氛围。这里的“寒林”不仅指出了环境的寒冷,也暗示了秋天的萧瑟。
次句“露从秋后已沾衣”,点明了秋夜的露水已经凝结,轻轻沾湿了衣物。露水的出现是秋天特有的现象,它不仅增加了夜晚的凉意,也为诗人提供了观察自然细节的机会。
第三句“微萤不自知时晚”,描述了萤火虫在不知时间已晚的情况下,仍在空中飞舞的情景。萤火虫的微光在黑暗中显得格外珍贵,它们似乎对即将到来的夜晚毫不在意,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光芒。
最后一句“犹抱馀光照水飞”,进一步描绘了萤火虫在水面投射出的余晖,它们仿佛在水中留下了自己的影子,继续在夜空中自由飞翔。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萤火虫的美丽,也寓意着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仍然有光明的存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夜的独特魅力,既有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生命状态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白雀寺
杏花风细春晴早,暂作春游趁春晓。
晓寒尚觉薄侵人,宿露遥看浓湿草。
垂杨夹岸拂黄帽,官菜千塍映红袄。
长松瘦柏认齐梁,坏塔残碑失寅卯。
入山但觉花更妍,到寺始惊春正好。
幽寻宛转见飞叶,久坐更番换啼鸟。
佛镫青冷照千古,阅历朝昏定多少。
灵雀飞来竟何在,昙花现处空如扫。
剩有珠幡拜儿女,祇听金铙鸣可岛。
前生慧业不敢问,后事苍茫欲何祷。
归来但诵佛名经,篆烟一缕心香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