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除夕》
《除夕》全文
明 / 周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有线难牵日,持杯只对天。

今霄犹旧岁明日新年

薄宦居人后,无才只自怜。

荆妻应念我,与子话灯前。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薄宦(bó huàn)的意思:指官职低微,地位卑贱。

居人(jū rén)的意思:指人们在某个地方居住、生活。

荆妻(jīng qī)的意思:指妻子的品质和德行优良,也可用来形容妻子贤良淑德。

旧岁(jiù suì)的意思:指过去的一年,即上一年的岁月。

明日(míng rì)的意思:指事物的光辉或美好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人后(rén hòu)的意思:指一个人在背后做坏事或说坏话。

新年(xīn nián)的意思:指每年的开始,即公历的1月1日,也指农历的正月初一。

只自(zhī zì)的意思:只顾自己,不顾他人。

自怜(zì lián)的意思:自己可怜,对自己感到怜悯或同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除夕之夜诗人独自饮酒,思绪万千的情景。首联“有线难牵日,持杯只对天”,以“线”喻时光之短暂,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手持酒杯对着天空,既是对自然的仰望,也是内心情感的寄托。颔联“今霄犹旧岁,明日是新年”,将眼前的时刻与过去的岁月对比,强调了新年的到来,蕴含着对过去一年的回忆和对新的一年期待的情感。颈联“薄宦居人后,无才只自怜”,诗人自谦为官卑微,才华平平,流露出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自我怜悯之情。尾联“荆妻应念我,与子话灯前”,想象妻子在家中等待,与孩子一起在灯下交谈,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渴望团聚的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对时间、空间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除夕夜的孤独与对家庭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周用
朝代:明

(1476—1547)苏州府吴江人,字行之,号伯川。弘治十五年进士,授行人。正德初,迁南京兵科给事中,进言谏迎佛事及镇守江西中官不法事。迁广东布政司参议。嘉靖中,历官南京工部、刑部尚书。九庙灾,自陈致仕。后以工部尚书总督河道,官至吏部尚书。有《周恭肃集》。
猜你喜欢

次韵彭子长佥判二首·其一

我穷亲旧绝,君来殆天遣。

度关一句妙,不拨机自转。

令人意颓然,盎如醉黎衍。

新诗丽吴姬,雾鬓风前卷。

细看发豪放,川奔惊地喘。

才高那可妒,默念耳自反。

不禁数馀年,三眠蚕欲茧。

思君谁与同,月度微云浅。

(0)

骤雨

雷搥雨骨天为低,行云趋走不敢迟。

桐英满地谁拾去,花态正颦魂欲飞。

紫金蛇光谁掣断,堕空万点跳珠乱。

须臾井滑绀无泥,琉璃骨软争道驰。

乱红残萼惊千片,可怜憔悴吴姬面。

林光草色自连天,残香依约知谁怨。

(0)

送觉海大师还庐陵省亲

老踪沧海珠,道价压千古。

暮年还东吴,岂不以亲故。

世衰道陵夷,学者例顽鲁。

处处如尘沙,纷然不容数。

但誇谢公子,乃翁堕江渚。

坐令乳臭儿,高论不少惧。

安知覆渔舟,甚愧编蒲履。

大师京国来,秀色见眉宇。

笑谈出流辈,亦自有佳处。

怀亲不能休,饮食忘匙箸。

醉翁乡里贤,安角诵翁语。

人老尚康健,春寒与秋暑。

念之凭高楼,白云入瞻顾。

浩然有归兴,掣肘径驰去。

遥知到螺江,社林闻布谷。

迎门一调笑,欢极但摩拊。

童头想怀橘,衣椹应戏舞。

聊用慰其心,高追古人步。

此诗语散缓,细读有奇趣。

譬如食橄榄,入口便酸苦。

勿示痴道人,被骂吾累汝。

(0)

送充上人谒南山源禅师

老源缚屋矶山侧,庐山对门江水隔。

单丁住山二十年,一等栽田博饭吃。

诸方说禅如纺车,我口钝迟无气力。

屋头枯木自安禅,生铁脊梁钉椿直。

我昔东游曾见之,两颊温然笑涡出。

到今持梦渡杨澜,浪花漫天浩无极。

纷纷衲子饱眠卧,面如栀子衣领白。

年年江北与江南,谁肯端来寻此客。

爱君今人肺肠古,毛骨含秋眼睛碧。

能知此老端往寻,处处好山留不得。

作诗赠君终自愧,君去我留空叹惜。

(0)

金牛驿二绝·其一

秦人虚饵方投钓,蜀国痴鱼已上钩。

天与中原通笮马,人间何处有金牛。

(0)

芙蓉溪歌

人间八月秋霜严,芙蓉溪上春酣酣。

二南变后鲁叟笔,七国战处邹轲谈。

人间二月春光好,溪上芙蓉迹如扫。

周家盛处伯夷枯,汉室隆时贾生老。

小儿造化谁能穷,几回枯蘖还芳丛。

只因人老不复少,有酒且发衰颜红。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江亢虎 金启华 陈更新 陈子范 钱昌照 范烟桥 石凌鹤 吕思勉 陈炯明 俞律 蔡谔 何叔衡 柏杨 朱自清 谢觐虞 闻一多 徐特立 陈逸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