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念非忘念,如观未是观。
《题念庵上人小影上人讳如观》全文
-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林熙春所作,名为《题念庵上人小影上人讳如观》。诗中蕴含了深刻的禅理与哲思。
“有念非忘念,如观未是观。”这两句诗首先探讨了念头与观照的关系。在禅宗中,“念”指的是心念或意识活动,“忘念”则是指超越或放下这些念头,达到一种无念的状态。然而,诗人指出,仅仅忘记念头并不足够,真正的观照应当深入理解念头的本质,而不是简单地忽视它们。这里强调了对念头的正确认识和接纳,而非盲目地否定或逃避。
接下来的两句“从兹捐色相,明月长阑干。”则进一步阐述了禅宗中的“色即是空”的观念。“捐色相”意味着抛弃对外在事物的执着,不再被其表象所迷惑。而“明月长阑干”则象征着内心的清明与宁静,如同明亮的月亮挂在夜空中,不为外界的纷扰所动。这表达了通过禅修达到内心平和与智慧的境界,摆脱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禅宗的核心思想——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觉知与放下,从而达到心灵的净化与智慧的觉醒。通过诗人的笔触,读者可以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深邃意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