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缺题·其二》
《缺题·其二》全文
明 / 陈继儒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秋老江濒漾夕空,萧萧枫叶挂疏红。

那知三泖秋思,偏寄芦花一寺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枫叶(fēng yè)的意思:比喻人或事物离别或变化的迹象。

芦花(lú huā)的意思:芦花是指芦苇开花的样子,比喻人的思维敏捷、反应迅速。

秋思(qiū sì)的意思:秋天时的思念之情。

三泖(sān mǎo)的意思:形容人或动物奔跑的速度非常快。

萧萧(xiāo xiāo)的意思:形容风声、树叶等发出的声音,也可形容草木凋零、寂静无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傍晚江边的景象,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深沉的思考。首句“秋老江濒漾夕空”,以“秋老”点明季节,渲染出一种时间流逝、万物凋零的氛围;“江濒漾夕空”则通过动态的描绘,展现出江面在夕阳映照下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意境。

次句“萧萧枫叶挂疏红”,进一步深化了秋天的意象。枫叶的“萧萧”声,不仅描绘了风吹过树叶时的声响,也暗示了秋天的萧瑟与寂寥。而“疏红”则形象地表现了枫叶在秋风中逐渐褪色,仅留下几点残红的情景,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也暗含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后两句“那知三泖清秋思,偏寄芦花一寺中”,将视角转向内心的情感世界。三泖,泛指江南水乡的湖泊,这里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之地。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宁静之中,诗人的思绪却无法平静,仿佛被某种无形的力量牵引,将对清秋的思念寄托于芦花之中。芦花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以其轻盈、飘逸的形象,成为了诗人情感的载体,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对眼前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作者介绍
陈继儒

陈继儒
朝代:明   字:仲醇   号:眉公   籍贯:华亭(今上海松江)   生辰:1558~1639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 
猜你喜欢

杂诗·其二

我昧明哲戒,置身在天涯。

悯悯常畏人,岂异池中蛙。

吴山千万里,梦寐不到家。

永怀故山乐,轻舟棹烟霞。

(0)

惠聚上方

卧病甬东久,偶寻吴会游。

不知陶令意,乃与身为雠。

恤隐岂不美,更恐增人愁。

黾勉有馀暇,强来访林丘。

此地多山石,鸟道与云浮。

松筠郁回合,四顾皆良畴。

仆本山野人,聊此谢羁愁。

从容日已夕,归意良悠悠。

(0)

杂诗·其三

身世日泯泯,譬彼一毫轻。

胡为饿首阳,不必造承明。

达人不言命,耻向宠辱惊。

不为槛下虎,即作林中麖。

悯悯欲夸俗,皎皎还为名。

卜筮虽小艺,逸哉严君平。

(0)

赠夹山长老兼示石门蹇大博

古佛不灭法,处处唯青山。

如来大道场,多出荆湘间。

吾闻夜山胜,欲往倦跻攀。

一接老师语,已如陟孱颜。

秋风孤猿啸,绝壑古松殷。

夜半天乐清,龙象稽首还。

为我告卓令,法乐元非艰。

欲令沉痾愈,邂逅医至闲。

(0)

第八十七幽栖上堂颂

蓦路相逢借问由,寸心莫便与他酬。

虽然重担教人待,终是惭颜暗地羞。

(0)

第七十三禾山打鼓颂

布毛拈起费人言,争似禾山一句传。

打鼓一声喧宇宙,冰寒千丈忽生莲。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谢铎 刘琏 俞桂 吕温 黄干 常建 卢挚 吕颐浩 徐阶 陈亮 王观 吴澄 王逸 高拱 薛涛 完颜亮 李隆基 明本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