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德如公岂合闲,聊分西面欲忧宽。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辞(bù cí)的意思:不顾、不避。
辞论(cí lùn)的意思:指辞章之辨论,即辞章的论述和辩论。
风教(fēng jiào)的意思:指风气和教化。形容人们言传身教的作用。
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霖雨(lín yǔ)的意思:形容连绵不断的雨。
论道(lùn dào)的意思:指讨论或辩论道理、原则、学问等。
三蜀(sān shǔ)的意思:指蜀地三州,也泛指蜀地。
台席(tái xí)的意思:指在重要场合上坐的位置,也可指在会议或活动中担任主席的职位。
万方(wàn fāng)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地域或范围。
乡人(xiāng rén)的意思:指与自己在同一乡村、出生地的人,也可指与自己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的人。
宣威(xuān wēi)的意思:宣扬武力,显示威严
衣锦(yì jǐn)的意思:形容一个人财富丰富,生活富裕。
一德(yī dé)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具备完美的道德品质。
干戈载戢(gān gē zài jǐ)的意思:指战争结束,停止战斗。
- 翻译
- 品德像公怎么能清闲,姑且分担西部以求忧虑减轻。
不推辞在高台上讨论治国之道,暂时借用威势来修建将坛。
风气教化已经兴起,三蜀之地安宁,战争武器收藏起来,天下四方都安定。
回归后还想继续施行惠政,不希望乡人看到我穿着华丽的衣服归来。
- 注释
- 一德如公:高尚的品德如同公正无私的官员。
岂合闲:怎能无所事事。
聊分西面:姑且分担西部地区的事务。
欲忧宽:希望能缓解忧虑。
论道:讨论国家治理的道理。
虚台席:空着高位等待。
宣威:显示威严。
筑将坛:修建将帅的祭坛。
风教已兴:风俗教化已经形成。
三蜀静:三蜀地区平静。
干戈载戢:武器被收起,象征和平。
万方安:各地都安宁。
归来:回归故乡。
终霖雨:长久的恩惠如同持续的雨水。
衣锦看:穿着华丽的衣服给乡人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一德如公)即将前往西方地区赴任,表达了对其临行前的敬意和惜别之情。"岂合闲"暗示对方不应有闲暇时刻,而应当致力于治理国家和安定百姓。"聊分西面欲忧宽"则是诗人对这位官员的关心,希望他在前往西方任职的路上不要太过忧虑。
"不辞论道虚台席"表明这位官员即将踏上的是一条充满挑战和责任之路,他不会因为这些困难而推辞。"暂假宣威筑将坛"则是说他要借助军事力量来巩固边疆,建立坚固的防御工事。
接下来的两句"风教已兴三蜀静,干戈载戢万方安"描绘了这位官员到任后,通过推崇道德教育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使得原本动荡不安的蜀地(今四川一带)变得平静下来,社会秩序得到恢复。
最后两句"归来尚想终霖雨,未许乡人衣锦看"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希望这位官员在完成任务后能够像及时的春雨一样,带给故土和乡亲们滋润与繁荣,但目前还没有到达那一步,所以乡人们尚且不能过分庆幸,以免贪图享乐而忽略了现实的困难。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离去者的敬意和惜别之情,更是对其未来的期望和祝愿。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士人对于国家和百姓的责任感,以及他们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兄归洛使谒严司空
六岁蜀城守,千茎蓬鬓丝。
忧心不自遣,骨肉又伤离。
楚峡饶云雨,巴江足梦思。
殷勤孔北海,时节易流移。
送邓州潘使君赴任
川陆一都会,旌旗千里舒。
虎符中禁授,熊轼上流居。
橘柚金难并,池塘练不如。
春风行部日,应驻士元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