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有游郎,曾报香帕,不识他因怎。
《雨中花.幼小》全文
- 鉴赏
这首《雨中花·幼小》描绘了一个幼童对情感的懵懂探索,通过与养娘的对话,展现了孩童对爱情的初次触碰和羞涩。诗中的“游郎”象征着外界的诱惑或初识的异性的概念,而“香帕”则可能是某种信物或暗示,引发幼童的好奇与思考。
“幼小未将情字省”,开篇即点出主题,幼小的孩童尚未理解“情”这个复杂的情感世界。“偶向着、养娘閒问”,在闲聊中,幼童向养娘提出了关于情感的问题。“道有游郎,曾报香帕,不识他因怎”,养娘的回答中,提到了一个游荡的男子和一个香帕,这可能代表了某种情感的线索或信号,但幼童并不理解其背后的含义。“见得养娘微一哂”,养娘的微笑中或许包含了对幼童天真问题的温柔理解。“却半晌、低头自忖”,养娘随后陷入了沉思,可能在思考如何回答这个问题,或是回忆起自己的青春往事。“再记游郎,重看香帕,满面都红沁”,幼童再次想起那个游郎和香帕,脸庞上泛起了羞涩的红晕,这不仅是对情感的好奇,也是对未知世界的羞涩探索。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情境构建,展现了孩童对情感世界的初步感知和探索,以及由此带来的羞涩与好奇,充满了生活的真实感和情感的细腻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杂体报范通直诗
和璧荆山下,隋珠汉水滨。
无双自昔代,有美今为邻。
三楚多秀士,江上复才人。
纬绡非善贾,圣德可名臣。
追飞且学步,共子奉清尘。
紫庭风日好,青槐枝叶新。
徘徊吹楼侧,欲见心所亲。
峛君兰蕙草,何用以书绅。
咏利城山居
五岳盘神基,四渎涌荡津。
动求目方智,默守标静仁。
苟不宴出处,托好有常因。
寻元存终古,洞往想逸民。
玉洁箕岩下,金声濑沂滨。
卷华藏纷雾,振褐拂埃尘。
迹从尺蠖曲,道与腾龙伸。
峻无单豹伐,分非首阳真。
长啸归林岭,潇洒任陶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