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南气多燠,草树冬未黄。
既觞复就奕,明月登我床。
百事(bǎi shì)的意思:形容事情繁多,琐碎纷乱。
村居(cūn jū)的意思:指农村的居民和生活环境。
灯烛(dēng zhú)的意思:形容非常暗淡或者非常微弱。
故乡(gù xiāng)的意思:指自己出生长大的地方或者与自己有深厚情感的地方。
嘉鱼(jiā yú)的意思:指能够识别和欣赏美好事物的人。也可用来形容有眼光、有鉴赏力的人。
静者(jìng zhě)的意思:指心境安宁、不动声色的人。
惊睡(jīng shuì)的意思:惊醒睡眠状态,形容突然受到惊吓而从睡梦中醒来。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山行(shān xíng)的意思:指登山旅行或行走于山间。
上堂(shàng táng)的意思:指上课、听讲。也可用来形容学生上课时的态度和行为。
书探(shū tàn)的意思:探求知识、研究学问
田犬(tián quǎn)的意思:
猎狗。《礼记·少仪》:“犬则执緤,守犬、田犬,则授摈者,既受乃问犬名。” 孔颖达 疏:“田犬,田猎所用也。” 唐 韩愈 《画记》:“骑拥田犬者一人。”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一·狗》:“狗类甚多,其用有三:田犬长喙善猎,吠犬短喙善守,食犬体肥供饌。”
香粳(xiāng jīng)的意思:形容人的品性高尚,道德品质纯正。
野田(yě tián)的意思:指田地荒芜、草木丛生,形容荒废、不经营的田地。
异书(yì shū)的意思:
珍贵或罕见的书籍。《后汉书·王充传》“著《论衡》八十五篇” 李贤 注引 晋 袁山松 《后汉书》:“ 充 所作《论衡》,中土未有传者, 蔡邕 入 吴 始得之,恒秘玩以为谈助。其后 王朗 为 会稽 太守,又得其书,及还 许 下,时人称其才进。或曰:‘不见异人,当得异书。’”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典籍》:“秘书监 牛宏 表请分遣使搜访异本,每书一卷,赏縑一疋,校写既定,本还其主,由是人间异书,往往间出。” 宋 苏轼 《次韵韶倅李通直》之二:“欲从 抱朴 传家学,应怪 中郎 得异书。”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文人好逞狡獪,或欲夸示异书……故往往託古籍以衒人。”
烛光(zhú guāng)的意思:指微弱的光亮或微小的希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何氏山居的宁静与和谐之感。首句“日南气多燠,草树冬未黄”以自然景象开篇,虽是冬季,但因地处南向,气候温暖,草木未凋,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接着“山行不山宿,爱君溪上堂”表达了诗人对主人住所的喜爱,以及在山间行走而不急于入宿的情趣。
“村居百事集,异书探石仓”描绘了乡村生活的丰富与知识的探索,无论是日常琐事还是文化追求,都充满了生活气息。“香粳初脱杵,嘉鱼出寒塘”则通过食物的准备和捕捞活动,展现了农耕社会的特色与丰收的喜悦。
“既觞复就奕,明月登我床”描述了夜晚的聚会与游戏,明月映照,增添了浪漫与宁静的氛围。“野田犬惊睡,每吠灯烛光”通过一只被灯光惊醒的狗,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神秘。
最后,“乃知静者意,所遇皆故乡”点明了主题,无论身处何方,只要心境宁静,所见所遇皆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与亲切,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情感的深厚。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乡村生活、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宁静、和谐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