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秋山更响,无可辨泉声。
万竹围如屋,寒涛浸入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石公山时所见所感的秋日山林景象,充满了静谧与幽深的氛围。
首句“因秋山更响”,以“更响”二字,巧妙地将秋日山林特有的寂静与声响融合,暗示了山中环境的清寂与自然界的微妙互动。接下来的“无可辨泉声”,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静谧,泉水潺潺,却在这样的环境中难以分辨,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
“万竹围如屋,寒涛浸入城”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竹林的茂密与寒潮的侵袭,竹林如同房屋般环绕四周,而远处的寒潮似乎也渗透进了城市,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孤寂的景象。
“佛灯深殿紫,鹤梦小窗明”则是对夜晚山中寺庙的描绘,紫色的佛灯映照着深邃的殿堂,与窗外的月光相映成趣,仿佛连梦中的白鹤也感受到了这份宁静与祥和,静静地栖息在窗前。这里不仅体现了佛教文化的深远影响,也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最后,“事事关幽况,空床月始生”一句,将整幅画面推向高潮。无论是山林、寺庙还是月光,都与“幽况”紧密相连,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而“空床月始生”更是点睛之笔,将读者的思绪引向了更深的思考,月光从空荡的床铺上缓缓升起,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静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挖掘,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秋夜山林图景,让人在静谧中感受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秋容满目带微寒,帆稳兰舟驾碧澜。
照我湖光天共色,袭人花气露初乾。
笑谈红袖日中舞,惊动苍龙水底蟠。
最是一清无著处,却惭狼籍草杯盘。
瘦马踏乱山,盘折度村坞。
处处花柳明,耕锄遍垄亩。
麦苗见肤寸,拳屈方出土。
乃知去夏旱,布种坐迟暮。
夏租竟如何,未免催迫苦。
投鞭扣萧寺,来谒张公墓。
再拜拭泪行,畴昔感知遇。
盛年厌纷华,骑鲸上天去。
校雠三洞章,飞仙自俦侣。
笑唾人间世,一品竟何补。
世人患死生,未究死生故。
是生本不灭,来往若寒暑。
休矣勿复言,僧窗睡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