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哉若君子,忠可移于君。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仲 文 宋 /梅 尧 臣 三 年 不 出 户 ,孝 行 闾 井 闻 。近 俗 遂 知 化 ,岂 非 由 所 薰 。御 琴 趋 国 门 ,何 必 长 守 坟 。美 哉 若 君 子 ,忠 可 移 於 君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国门(guó mén)的意思:指国家的边境或国界。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近俗(jìn sú)的意思:接近民俗风情,与人民的生活习俗相近。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考行(kǎo xíng)的意思:指对待人事物时,经过深思熟虑,慎重对待,不轻易行动。
闾井(lǘ jǐng)的意思:指一个地方人口众多,繁荣昌盛的景象。
岂非(qǐ fēi)的意思:难道不是,岂非表示对某种事实或判断的反问,表达出否定的意思。
知化(zhī huà)的意思:指人才渊博,学问深广,具有广博的知识和高深的修养。
- 注释
- 三年:形容时间之长。
考行:考察、了解。
闾井:古代的居民区,这里指邻里。
近俗:接近世俗,融入社会。
化:教化,道德风尚。
所薰:长期熏陶,潜移默化。
御琴:比喻治理国家,如弹奏琴般有节奏和技巧。
国门:国家的权力中心。
坟:古代贵族死后建的土堆,象征祖先遗产。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忠:忠诚。
移于君:影响君主,使君主接受。
- 翻译
- 三年未曾出门,只通过邻里传闻了解世事。
接近世俗后深知教化的力量,这难道不是因为长期熏陶的结果。
治理国家如同弹奏琴,不必执着于守着先人的遗迹。
这样的君子真是美好,他的忠诚可以影响到君主。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仲文》,表达了对友人仲文的赞美和对他品德的肯定。首句“三年不出户,考行闾井闻”描绘了仲文深居简出,却通过邻里间的口碑了解世事,体现了他的谦逊和德行的修养。接着,“近俗遂知化,岂非由所薰”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行为对周围风俗的影响,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化力量源于他自身的高尚品质。
“御琴趋国门,何必长守坟”运用典故,意指仲文如同能演奏出优美音乐的良琴,其才华和品德足以进入国家的殿堂,不必拘泥于狭小的范围。最后两句“美哉若君子,忠可移于君”直接赞扬仲文为君子,他的忠诚不仅对自己,也能感染并影响他人,尤其是对君主而言,这是极高的赞誉。
整体来看,这首诗赞美了仲文的品行与才华,以及他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秋夜归自苕水泛月莺脰湖寄沈子勺
朝辞若下城,暮驱笠泽艑。
景物忽已改,川原亦邈缅。
娱目惟清晖,百里同一眄。
月出梅堰高,水落松陵浅。
曲渚屡萦纡,环洲溯回转。
澹澹波生烟,遥遥云没岘。
枫林霜欲丹,蒹葭露初泫。
境会心自恬,神旷理逾显。
同怀寄秋水,离念得所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