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寒先宿燕,溪晚竞招凫。
等閒今又古,何用问谁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感悟。首联“懒性任庭芜,疏帘映槁梧”,以“庭芜”和“槁梧”为背景,展现了一种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即使庭院荒芜,也不去刻意整理,疏帘映照着枯萎的梧桐树,更添了几分萧瑟之感。
接着,“雨寒先宿燕,溪晚竞招凫”,通过描写雨天燕子栖息和傍晚野鸭聚集的情景,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活力与和谐共处。雨寒之际,燕子先行寻找避风之处;溪边日落之时,野鸭竞相聚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独趣幽花槛,时情浊酒壶”,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在幽静的花栏旁独自品味生活之趣,不时举壶浊酒,享受片刻的宁静与自得。这里的“独趣”与“时情”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体现了其在繁忙生活中寻求内心平静与满足的精神追求。
最后,“等閒今又古,何用问谁吾”,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我身份的反思。在平凡的当下与遥远的过去之间,诗人似乎在追问自己的存在意义,但最终选择了沉默,不再寻求外界的答案,而是回归内心的平静与自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个人情感表达,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生活、自然与自我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充满了哲思与诗意。
最宜为诰唐仲舒,上林子虚汉相如。
喜君万事懒着眼,独向文章情未疏。
家贫肯恋儋石储,船漏则已那复袽。
素志蹉跎雪侵鬓,青衫匍匐尘满裾。
可怜虞翻屯骨相,相逢呼我丈人行。
夜闻抵掌论开边,怒发冲冠亦何壮。
鹴裘典尽终讳寒,忍寒悲歌行路难。
绨袍恐贻范叔怒,长篇忽拜乌丝阑。
辞章典要古所尚,馀子碌碌何足仰。
愿君回笔颂皇猷,偃武修文答灵贶。
天子亟欲闻尽言,前席还应虚黈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