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鸿南去绝,迎气北来浓。
愿托无凋性,寒林自比松。
方数(fāng shù)的意思:指正直、诚实的品质和行为。
寒林(hán lín)的意思: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
秦正(qín zhèng)的意思:指人品正直,为人诚实守信。
轻冰(qīng bīng)的意思:轻薄而脆弱的冰,比喻事物脆弱易碎或情况危险。
三重(sān chóng)的意思:指事物重复出现三次或层次分明,表示程度深厚、重要性高或具有强烈的表达效果。
商声(shāng shēng)的意思:商家的声誉和名声
霜彩(shuāng cǎi)的意思:形容寒冷的冬天中,阳光照耀下冰雪闪耀的美丽景象。
水容(shuǐ róng)的意思:指人的容貌或气质像水一样清澈、纯净。
先动(xiān dòng)的意思:指在某种情况下,先行动起来,先做出反应。
迎气(yíng qì)的意思:迎接好的气息,表示积极向上、乐观向前的态度。
玉笛(yù dí)的意思:形容声音悦耳动人。
在三(zài sān)的意思:表示在某个时间点或某种情况下,发生了三次相同的事件或情况。
正节(zhèng jié)的意思:指坚守正道,不屈服于外界诱惑,保持高尚的品德和行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裴次元的作品,名为《律中应钟》。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写景咏物之作,诗人通过对室内外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某种情感或哲思。
"律穷方数寸,室暗在三重。伶管灰先动,秦正节已逢。"
这四句描写的是室内的静谧与时间的流逝。诗人通过对空间和时间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幽深、宁静的氛围。"律穷方数寸"指的是房屋的布局狭窄而有序,"室暗在三重"则强调了房间内深处的昏暗与安静。"伶管灰先动"写的是炉火即将熄灭前的微弱动静,而"秦正节已逢"则指时间已经接近古人所谓的"秦正",即夜晚的八九点钟。此处诗人通过对室内景象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商声辞玉笛,羽调入金钟。密叶翻霜彩,轻冰敛水容。"
这四句则是对室外自然景观的描写。"商声辞玉笛"和"羽调入金钟"两句,通过音乐的比喻,传达了秋天的萧瑟之音,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凄清、孤寂的情感。而"密叶翻霜彩,轻冰敛水容"则是对自然界中植物和水面在寒冷气候中的状态的描绘。这里诗人捕捉了秋末将临之际大自然的萧瑟与肃穆。
"望鸿南去绝,迎气北来浓。愿托无凋性,寒林自比松。"
最后四句表达的是诗人的情感寄托和对生命不朽的向往。"望鸿南去绝"写的是远望天边飞鸟的踪迹已经看不到了,而"迎气北来浓"则是感受着从北方吹来的浓郁秋风。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界中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某种事物或情感的深切眷恋。最后两句"愿托无凋性,寒林自比松"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他希望自己的精神不至于枯萎,同时也在自然界中寻找到了生命力与坚韧,如同冬日依然屹立的松树一般。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室内外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季节更迭以及个人情感寄托的深刻感悟。同时,诗中也充满了对生命不朽和坚韧不拔的向往,体现了诗人的哲理思考。
客有嗟王嫱,自恃好颜容。
一失画者欢,远丧胡尘中。
汉后去掖庭,久处长门宫。
已购长卿赋,承恩以始终。
予前对客评,不见汉祢衡。
声名起鹗荐,遂为江夏倾。
秦政急逐客,李斯不肯行。
宠利为祸媒,毕竟具五刑。
近燎势多焦,争道寡全軿。
薄劣守穷贱,且以安吾生。
高楼一何高,岧峣乃百尺。
绮疏凌层霄,飞甍临广陌。
其中多佳人,一一倾城色。
弦歌发新声,宛转谐金石。
馀响入青云,高唱娱日夕。
往来道旁者,岂无知音客。
安得褰衣裳,和歌于其侧。
日暮门墙外,伫望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