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鸣风处竹,月湿露中松。
欲归归已得,归得却无悰。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宁静致远的生活状态。开篇“夜永留清坐”,表现了诗人在深夜中独自坐在清净之地,享受着寂寞与安宁。“诗臞称病容”则透露出诗人的身体或许因长时间的思考而感到疲惫,但这并不妨碍他沉浸于内心世界的喜悦。
下片“溪鸣风处竹,月湿露中松”,通过溪水潺潺、竹叶随风摇曳以及月光下的露珠滴落在松针上,这些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幽静氛围。诗人似乎将自己的心灵融入到了大自然之中,获得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
“喜事何曾梦”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中的快乐事件不再有所期待,只愿沉醉在这宁静的夜晚中。“灯花诳杀侬”则是一种比喻,用灯火下轻盈飘动的花朵来形容世间纷扰事务对人的迷惑和伤害。
最后,“欲归归已得,归得却无悰”,诗人表达了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感受到了归隐后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满足。这里的“无悰”意味着没有遗憾,没有烦恼,是一种精神上的自在与解脱。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宁静环境的细腻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平静、远离尘世喧嚣的心境。
雪已都消去,梅能小住无。
雀争飞落片,蜂猎未蔫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