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箧搜诗读,残灯唤酒温。
- 翻译
- 秋风吹落庭院树叶,天色尚早柴门紧闭。
翻找旧箱找出诗篇,点亮残灯温热酒壶。
深夜砧声在深巷回荡,远处狗吠来自溪边村庄。
如果人世间没有黑夜,忙碌的生活只会更加纷繁。
- 注释
- 萧萧:形容风声或落叶声。
庭叶:庭院中的树叶。
未晚:天还没黑。
柴门:简陋的木门。
故箧:旧箱子。
搜诗:寻找诗歌。
残灯:微弱的灯火。
唤酒温:叫人暖酒。
砧鸣:捣衣的声音(古代妇女在月夜洗衣时敲击石砧)。
深巷月:深巷中的月光。
犬吠:狗叫声。
隔溪村:隔着溪流的村庄。
人世:人间。
无夜:没有夜晚。
劳生:辛勤劳碌的生活。
事更繁:事情会更多。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开篇“萧萧下庭叶”,便是以动人心魄的声音,传达出树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意境,读者仿佛能听见那清脆的声响。
紧接着,“未晚闭柴门”则展现了诗人对夜晚宁静氛围的期待与珍惜之情。这里的“未晚”,暗示着时间还早,而“闭柴门”则是希望能够将外界的喧嚣隔绝,享受这份静谧。
第三句“故箧搜诗读”透露出诗人对往昔文学作品的追怀与探寻。古代文人常用竹简或纸莎为书写材料,而“故箧”则是指保存这些文字的箱子。在夜深人静之际,诗人从容不迫地翻阅着这些宝贵的知识财富。
“残灯唤酒温”,则是在这样的阅读氛围中,诗人以微弱的灯光为伴侣,以淡淡的酒香来提神。这里的“残灯”与“酒温”,都是夜晚独处时不可或缺的情境描写,它们共同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孤独的美好。
下片由“砧鸣深巷月”开始,诗人通过对夜色中的声音和景象进行细腻刻画。这里的“砧鸣”,指的是远处传来的木梢声响,与“深巷月”相结合,不仅强化了夜晚的宁静感,也让读者能在心中构建出一幅幽深小巷下的明月图景。
接下来的“犬吠隔溪村”,则是通过犬吠声的远近来勾勒出更为广阔的空间。夜晚,狗吠声常会穿过山谷、溪流,传递得很远,这里不仅增加了画面感,也增添了一份生活气息。
最后,“人世如无夜,劳生事更繁”,则是诗人对人生和夜晚的哲理思考。这里,诗人借用“人世如无夜”来隐喻时间的流逝与无尽,进而表达了对生活忙碌与劳累的感慨。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境描写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一位文人在宁静夜晚中追求心灵寄托与知识探索的意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相和歌辞·公无渡河
黄河怒浪连天来,大响谹谹如殷雷。
龙伯驱风不敢上,百川喷雪高崔嵬。
二十五弦何太哀,请公勿渡立裴回。
下有狂蛟锯为尾,裂帆截棹磨霜齿。
神锥凿石塞神潭,白马趁走覃赤尘起。
公乎跃马扬玉鞭,灭没高蹄日千里。
杂曲歌辞·西洲曲
悠悠复悠悠,昨日下西洲。
西洲风色好,遥见武昌楼。
武昌何郁郁,侬家定无匹。
小妇被流黄,登楼抚瑶瑟。
朱弦繁复轻,素手直凄清。
一弹三四解,掩抑似含情。
南楼登且望,西江广复平。
艇子摇两桨,催过石头城。
门前乌臼树,惨澹天将曙。
鹍鵊飞复还,郎随早帆去。
回头语同伴,定复负情侬。
去帆不安幅,作抵使西风。
他日相寻索,莫作西洲客。
西洲人不归,春草年年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