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月三日口号》
《三月三日口号》全文
明 / 彭孙贻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麻]韵

三月三日不闻蛙,城南城北社鼓挝。

儿童争挽垂杨髻,游女偏簪野菜花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北社(běi shè)的意思:指北方的村落或乡社,也用于比喻偏远、贫穷、落后的地方。

菜花(cài huā)的意思:形容头发稀疏、稀疏无力的样子。

垂杨(chuí yáng)的意思:指柳树垂下的枝叶。比喻形态柔美、姿态优雅。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三日(sān rì)的意思:指短时间内,只有三天的时间。

社鼓(shè gǔ)的意思:指社会上的鼓动和激励。

野菜(yě cài)的意思:指生长在野外的蔬菜。

游女(yóu nǚ)的意思:指流浪在外的女子,多用来形容行踪飘忽、无固定居处的女性。

三月三(sān yuè sān)的意思:指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

三月三日(sān yuè sān rì)的意思:指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三月三日时节,江南地区春日的风俗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社会中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首句“三月三日不闻蛙”,以“不闻蛙”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寞的氛围,暗示着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接着,“城南城北社鼓挝”一句,以“社鼓”的敲击声打破宁静,展现出节日的热闹与欢腾,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活力的春日场景中。

“儿童争挽垂杨髻,游女偏簪野菜花”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孩童与女子在春日里的活动。儿童们在垂柳下梳妆打扮,游女则佩戴着野菜花作为装饰,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追求。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场景,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风俗画卷,展现了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江南地区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作者介绍
彭孙贻

彭孙贻
朝代:明   字:仲谋/羿仁   号:茗斋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生辰:1615~1673年

彭孙贻(1615~1673年),字仲谋,一字羿仁,号茗斋,自称管葛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猜你喜欢

叹雉死

汝能耿介全天性,竟日凄凉感慨深。

始识先王真礼意,男儿安敢负斯心。

(0)

送李千兵南归

李将军,万人敌,目如光电髯如戟。

口诵元和诗,手捧神尧历。

西风来献北风归,渠黄忍挽青丝靮。

别君昭王台,送君亚夫壁。

有力当为今王宣,有血当为先主滴。

男儿一日定千年,肯把离愁对亲戚。

(0)

代柬吴顺德·其三

南衙钱二缗,尽散公两仆。

我欲抱儿勤,公莫让私蓄。

(0)

江北纪行十六绝·其十六安庆谒余忠宣祠

贼众侵元公死之,百年俎豆谓非宜。

天弓若射欃枪日,并毁降旗与战旗。

(0)

归田十咏和韵送刘教授归庐陵·其二

峡云影里饮长年,乡思潮声共渺然。

闻道乾坤一钜壑,鲈鱼到处不论钱。

(0)

追寿武源洁尊翁七十诗

十年鼓柂湘南水,尧舜遗墟望何许。

尚闻有客袭遗风,击壤高歌白云里。

我生好古恒苦心,仗剑欲踏梁山岑。

鹓雏却喜集南国,两翮天香清我襟。

邮亭碧草三垂井,犹记徽言曾拜领。

元龟告我得长椿,七十风光等俄顷。

门弧旭日喧歌吹,缟衣不似袖衣永。

三年握笔不成章,重与乔松说光景。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颜师古 周子义 石达开 文震亨 赵桓 薛令之 范缜 邢邵 韩缜 于良史 黄龟年 王应麟 钱士升 王献之 元载 瞿汝稷 阎长言 陈邦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