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社(běi shè)的意思:指北方的村落或乡社,也用于比喻偏远、贫穷、落后的地方。
菜花(cài huā)的意思:形容头发稀疏、稀疏无力的样子。
垂杨(chuí yáng)的意思:指柳树垂下的枝叶。比喻形态柔美、姿态优雅。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三月(sān yuè)的意思:指春季三个月,也用来比喻事物发展的时间或者某个事物的阶段。
三日(sān rì)的意思:指短时间内,只有三天的时间。
社鼓(shè gǔ)的意思:指社会上的鼓动和激励。
野菜(yě cài)的意思:指生长在野外的蔬菜。
游女(yóu nǚ)的意思:指流浪在外的女子,多用来形容行踪飘忽、无固定居处的女性。
三月三(sān yuè sān)的意思:指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
三月三日(sān yuè sān rì)的意思:指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末年至清朝初期三月三日时节,江南地区春日的风俗与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社会中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首句“三月三日不闻蛙”,以“不闻蛙”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寂寞的氛围,暗示着季节的转换和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接着,“城南城北社鼓挝”一句,以“社鼓”的敲击声打破宁静,展现出节日的热闹与欢腾,将读者带入到一个充满活力的春日场景中。
“儿童争挽垂杨髻,游女偏簪野菜花”两句,生动地刻画了孩童与女子在春日里的活动。儿童们在垂柳下梳妆打扮,游女则佩戴着野菜花作为装饰,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与追求。通过这些生活化的场景,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风俗画卷,展现了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江南地区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追寿武源洁尊翁七十诗
十年鼓柂湘南水,尧舜遗墟望何许。
尚闻有客袭遗风,击壤高歌白云里。
我生好古恒苦心,仗剑欲踏梁山岑。
鹓雏却喜集南国,两翮天香清我襟。
邮亭碧草三垂井,犹记徽言曾拜领。
元龟告我得长椿,七十风光等俄顷。
门弧旭日喧歌吹,缟衣不似袖衣永。
三年握笔不成章,重与乔松说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