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雀劳利歌》由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语言,描绘了雀劳利(一种鸟)在面对恶劣环境和情感纠葛时的处境。
首句“稂莠骄骄雀劳利”,以“稂莠”(杂草)和“雀劳利”(鸟名)的对比,形象地展现了雀劳利在杂乱无章、充满挑战的环境中挣扎求生的状态。“骄骄”一词赋予了雀劳利一种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接着,“前有鹞子后老鸱”一句,进一步描绘了雀劳利面临的危险环境。鹞子和老鸱都是捕食者,它们的存在对雀劳利构成了直接威胁,预示着雀劳利在生存道路上将面临重重困难。
“与郎十期九不果,郎有它人休误我。”这四句则转向了情感层面的描述。这里,“郎”可能象征着雀劳利所依赖或追求的对象,而“十期九不果”表达了期望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暗示了雀劳利在情感上遭受的挫折和失落。最后一句“郎有它人休误我”则表达了雀劳利对于自己情感价值的坚持和对未来的自我保护意识,显示出其独立自主的性格特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雀劳利这一形象,不仅反映了自然界中生物面对逆境的顽强生命力,也隐喻了人类在复杂社会关系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抉择,以及个体在情感世界中的自我认知与坚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金牛洞书院怀罗文毅公四首·其四
我怀泷厓叟,高义追古人。
入山欲其邃,结茅且卜邻。
得此地主贤,素心慰夕晨。
世情日衰薄,冷暖殊冬春。
频年事奔走,因依望所亲。
何时假息壤,获侣葛怀民。
古人可尚友,前轨庶同遵。
金牛洞书院怀罗文毅公四首·其二
公以纲常重,岂乐山水间。
匪为急流退,亦殊倦飞还。
功名等浮云,所遇非时艰。
讲学思明道,正气留人寰。
假如易其地,宁不为文山。
世儒徒见陋,动以隐称难。
吁嗟沮溺辈,未应若是班。
不寐
日之感百端,胶扰夜不已。
缚茧苦相缠,闻鸡每数起。
万籁方寂然,形声泯听视。
其如意马驰,凭空自横驶。
事或触千年,心乃通万里。
庐梦固未成,杞忧亦徒尔。
顾念身何系,绕床乃在此。
我生已六十,人寿嗟余几。
奈何针毡中,戕贼徒自毁。
圣人素患难,其道究何以。
强笑为亲娱,有惭老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