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晦日同诸子大雨游三髻山鼓御风之章·其三》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边危(biān wēi)的意思:指处于危险境地或边缘状态。
冉冉(rǎn rǎn)的意思:指事物缓慢而持续地生长或变化的样子。
宿雨(sù y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雨水,也比喻积累已久的情感或事物。
危石(wēi shí)的意思:指危险的事物或状况。
无地(wú dì)的意思:没有地方站脚、无处容身。
下层(xià céng)的意思:指社会地位低下、贫困的人群或阶层。
雨濛(yǔ méng)的意思:雨雾交融,形容雨天模糊不清。
只有(zhǐ yǒu)的意思:表示仅仅、唯一、只有
足下(zú xià)的意思:指脚下,表示位置或地位低下。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髻山游览时所见的壮丽景色。首句“足下层崖万仞悬”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山崖的高度与险峻,仿佛脚下的大地都被层层叠叠的悬崖峭壁所包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耳边危石一藤牵”则通过听觉和触觉的结合,描绘了山间藤蔓与岩石交错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力量。
“白云冉冉如无地”一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飘渺的白云比作无处不在,形象地表现了云雾缭绕、山色空蒙的景象,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宿雨濛濛只有天”,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通过描述连绵不断的细雨,使得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朦胧之中,天空成为唯一的清晰存在,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受。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三髻山独特的地理风貌,也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明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