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渭所作的《昭君怨》系列之一,具体为第九首。诗中以“王右参取今日汉宫人二句为韵作昭君怨十首次之”为背景,通过“燕支山属南朝地,胡妇双腮断红媚。博得明妃一笑来,家家白粉搽高鼻。”这四句描绘了历史人物王昭君的形象与命运。
首先,“燕支山属南朝地”,点明了昭君的故乡背景,燕支山位于古代南朝地区,暗示昭君出身于边疆之地,与中原文化有所区别。接着,“胡妇双腮断红媚”,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昭君的美貌,尤其是她脸颊上的红晕,既表现了她的异域风情,也体现了她的娇媚动人。这里的“胡妇”指昭君,她作为胡人的女子,却拥有着令人倾倒的美貌。
“博得明妃一笑来”,这一句转折,将读者的思绪从昭君的外在美转向了她的内心世界。昭君的一笑,不仅仅是对美的展现,更是她面对命运抉择时的复杂心情的流露。这句诗巧妙地将历史人物的情感与命运融入自然的描绘之中,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昭君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最后,“家家白粉搽高鼻”,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对昭君形象的模仿与追捧。这句话不仅反映了昭君美貌的影响广泛,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审美倾向的讽刺。通过对比昭君的异域美与社会上模仿的“高鼻”形象,诗人表达了对传统审美观念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昭君形象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它不仅是一首咏史诗,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让读者在欣赏诗歌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入理解历史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庚寅人日雨夕大雷电激而成雹阳专而阴不胜寒
顷田十万银裹封,东皇未肯开冶鎔。
山眩水晃人灭踪,痴猿冻鹤惊折松。
邻鸡失旦僧懒钟,昏晓不辨天地聋。
盐虎坐险终陷凶,狞狮见日空眼红。
书生径卧身龙钟,讽谏不到齐王宫。
灞陵无驴句不工,万象丑怪难形容。
我闻古语盈尺丰,今深一丈愁杀农。
欲将此意问天公,天公高高高几重。
秋晚杂书三十首
屈子悼芙蓉,胡于木末采。
谁欤变秋树,水花俨高垲。
本非莲藕类,稍稍具姿彩。
厥植亦匪贞,朝泽暮已痗。
叔世尚浮卉,貌取实故萎。
吾庐百昌戕,一二此根在。
无奈儿女曹,爱之若芳茝。
曾不如荞穄,足用拯疲馁。
西斋秋感二十首
尼父叹逝川,匪惜岁月流。
斯道未尝绝,是身当自修。
苍姬尚可为,遽已云继周。
代谢理必尔,天命夫何尤。
骚人痛楚亡,哀怨悲凜秋。
汝能护青阳,终不黄落不。
至人尽其心,分外非吾忧。
所以牛山泪,徒为晏子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