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昼 寐 唐 /李 群 玉 筠 桂 晚 萧 疏 ,任 人 嘲 宰 予 。鸟 惊 林 下 梦 ,风 展 枕 前 书 。正 作 庄 生 蝶 ,谁 知 惠 子 鱼 。人 间 无 乐 事 ,直 拟 到 华 胥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华胥(huá xū)的意思:指古代神话中的一个仙境,也用来形容美好而遥远的地方。
乐事(lè shì)的意思:指愉快的事情或欢乐的事情。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前书(qián shū)的意思:指事先预先写好的书面材料或文字,用以提前准备,以备不时之需。
任人(rèn rén)的意思:接受、承担、履行职责或任务。
人间(rén jiān)的意思:人间指的是人类所在的世界,也可以指人世间的事物、人情世故。
无乐(wú lè)的意思:没有乐趣或愉快的心情。
萧疏(xiāo shū)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稀疏、冷落、荒凉。
知惠(zhī huì)的意思:指明智而聪慧。
庄生(zhuāng shēng)的意思:指人生态度平和、淡泊名利,不为外物所动,安于自己的本心。
子鱼(zǐ yú)的意思:形容人年幼或经验不足。
- 注释
- 筠桂:竹林中的桂花。
嘲:嘲笑。
宰予:孔子弟子,以懒惰闻名,此处代指诗人自己。
鸟惊:鸟儿的惊飞。
林下梦:树林中的梦境。
风展:风吹动。
枕前书:枕边还未读完的书。
庄生蝶:庄周梦蝶,比喻人生如梦。
惠子鱼:惠施濠梁之辩中的鱼,比喻自我认知和他人看法的差异。
华胥:古代传说中的理想国,隐喻超脱尘世的快乐之地。
- 翻译
- 深秋的筠桂稀疏摇曳,我任由他人嘲笑我的居官生涯。
鸟儿惊扰了我在林下的梦境,清风翻动着枕边未读的书页。
我正沉浸于庄周化蝶的梦幻中,却不知自己是否如惠施之鱼般被他人理解。
在这人世间,没有什么真正的快乐,只希望能抵达那传说中的理想境地华胥国。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状态。首句“筠桂晚萧疏”以自然景物开篇,筠桂即竹和 Osmanthus fragrans(一种香气浓郁的花),它们在傍晚时分显得尤为清新脱俗,既是对物理环境的描绘,也暗示了一种淡泊名利的心境。
“任人嘲宰予”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评价持一种豁达态度,不以世人的议论为意。这也体现出古代文人常有的超然物外、不随波逐流的精神追求。
第三句“鸟惊林下梦,风展枕前书”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描写。这里的“梦”与“书”都是抽象概念,它们通过“鸟惊”和“风展”的动作被唤醒,这既可能是指诗人的灵感突然涌现,也可理解为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被外界的干扰打断,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又容易被打破的状态。
接下来的“正作庄生蝶,谁知惠子鱼”则是对两位古代哲学家的引用。庄周梦蝶、惠施观鱼都是中国哲学史上的著名寓言,它们分别象征着精神自由和物我两忘的境界。诗人通过这些典故表达自己对于超越现实束缚、达到心灵自由状态的向往。
最后,“人间无乐事,直拟到华胥”则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悲观态度,同时也透露着诗人对于某种理想境界——“华胥”的追求。这里的“华胥”通常被解释为一处遥远而美好的地方,或许象征着一种精神上的乌托邦。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内心世界的描绘,以及古代哲学典故的引用,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马文学之惠安教谕
英英马文学,年方三十馀。
秩然瑚琏器,文采玉不如。
昔也未加冠,今焉颇有须。
献艺上春官,司教闽粤墟。
翱翔南溟下,播弄明月珠。
鸿涛际大海,渺在天一隅。
文光射南斗,乐育君子儒。
愿凭青鸟使,寄我空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