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首句“悟人千个道无忧”,开篇即点明了主题——无论有多少人追求真理,只要能真正领悟,便能心无挂碍。这里的“道”不仅仅指宗教意义上的真理,更泛指人生的智慧与境界。诗人似乎在说,真正的智慧和内心的平静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关键在于个人的觉悟和实践。
次句“肯信遭他第二头”,则进一步强调了对真理的坚定信念。这里的“第二头”可能象征着再次的疑惑或迷失,诗人提醒读者,一旦有了正确的认识,就应坚信不疑,不应轻易动摇。这不仅是对信仰的坚持,也是对自我认知的肯定。
接下来,“寂寞山花寒食后”,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画面。寒食节过后,山花凋零,显得格外寂寞。这一景象既是对自然界的描述,也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隐喻。它暗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流逝,提醒人们珍惜当下,把握生命的意义。
最后,“夕阳西去水东流”则是对时间流逝的直接描绘。夕阳缓缓西下,河水向东奔流,这两幅画面共同构成了时间不可逆转的图像。诗人通过自然界的循环往复,表达了对生命有限性的感慨,以及对永恒不变真理的追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寓言般地探讨了人生、真理与时间的主题,展现了禅宗哲学中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和对宇宙规律的尊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望海潮·其二汪漕庆寿
烟浓柳径,霞蒸花砌,春深特地芳辰。
蝶侣斗狂,莺雏弄巧,嬉嬉舞态歌唇。西圃集簪绅。
正桂薰兰玉,天寿松椿。
竞捧瑶觥潋滟,来祝纵怀人。当年辍侍严宸。
有星轺问俗,熊轼临民。
康阜政成,蕃宣治美,归休燕处申申。行庆紫泥新。
起钓璜国老,东海之滨。
屈指重开此宴,应已拜平津。
六亭
我不能如叔子登岘首,名配此山垂不朽。
又不能如少陵登吹台,酒酣怀古胸崔嵬。
但见穹崖翠阜清绝处,爱此出奇不尽之诗材。
邵阳城中景何好,峻屏四面森围绕。
西南诸峰尤蔚然,地接衡庐青未了。
天将图画开湘堧,云木罗立呈鲜妍。
上有蝉联百雉之粉堞,下有鳞差万瓦之晴烟。
人指山形似龙跃,绣谷峥嵘露头角。
遐观捧出颔底珠,背负凌虚势腾踔。
一爪突起扶杏冈,一爪盘踞苍雪傍。
翘尾蜿蜒卷寒碧,便拟为霖苏八荒。
老我跻攀兴不浅,醉吟拍拍诗瓢满。
祇言此乐与人同,谁子看山能具眼。
水调歌头
风驭过姑射,云佩挹浮丘。
丁宁月姊,为我澄霁一天秋。
尽展冰奁玉鉴,要看瑶台银阙,万里冷光浮。
分与世间景,好在水边楼。想霓裳,呈妙舞,起清讴。
蓝桥何处,试寻玉杵恣追游。
拟待铅霜捣就,缓引琼浆沈醉,谁信是良筹。
长啸跨鲸背,不必愿封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