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忆仲弟以六月六日上事·其一》
《忆仲弟以六月六日上事·其一》全文
明 / 罗钦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曾从东海天河,又占吴山第一坡。

官比旧寮特达,剑蟠深匣未销磨

薰风别院啼黄鸟,细雨閒阶长绿莎。

飞盖东西草草,要听含哺老人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别院(bié yuàn)的意思:指在同一个院子里,有两个独立的住所或办公场所。

草草(cǎo cǎo)的意思:草率、匆忙、不认真

第一(dì yī)的意思:指排名第一,最高的,第一个。

东西(dōng xī)的意思:物品、事物

东海(dōng hǎi)的意思:指东方的大海,也泛指东方。

飞盖(fēi gài)的意思:形容飞速奔驰、迅疾如飞。

含哺(hán bǔ)的意思:含哺指的是哺乳,比喻养育、照顾。

旧寮(jiù liáo)的意思:指旧时的住所或旧居。

老人(lǎo rén)的意思:指年纪大的人,尊称老年人。

山第(shān dì)的意思:指排在第一位的人或事物,比喻在某个领域或方面的最高、最重要的存在。

特达(tè dá)的意思:特立独行,与众不同

天河(tiān hé)的意思:指银河,也可比喻广阔的水域或水系。

吴山(wú shān)的意思:指无法逾越的障碍或困难。

细雨(xì yǔ)的意思:细小的雨点

销磨(xiāo mó)的意思:磨砺、磨炼。比喻通过不断的学习、修炼或磨难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薰风(xūn fēng)的意思:指风吹过后,留下的芳香气味。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回忆兄弟的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流露,展现了对兄弟深厚的情感。首联“曾从东海溯天河,又占吴山第一坡”以夸张的手法,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比作跨越大海与天河的壮举,又如同占据吴山之巅的豪迈,形象地表达了兄弟间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

颔联“官比旧寮真特达,剑蟠深匣未销磨”转而写兄弟各自事业的成就与坚守,将兄弟分别比喻为官场中的佼佼者和深藏不露的宝剑,既表现了对兄弟职业成就的赞赏,也暗含着对兄弟个性中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

颈联“薰风别院啼黄鸟,细雨闲阶长绿莎”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哀愁的氛围,黄鸟的啼鸣与绿莎的生长,既是自然界的生动描绘,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暗示着对兄弟的思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尾联“飞盖东西休草草,要听含哺老人歌”则是诗人希望兄弟之间能够珍惜相聚的时光,共同聆听老者的故事,寓含着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智慧的向往。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兄弟深情的怀念,也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审美视角。

作者介绍

罗钦顺
朝代:明

(1465—1547) 明江西泰和人,字允升,号整庵。弘治六年进士。授编修,迁南京国子监司业,以实行教士。忤刘瑾,革职为民。瑾诛复官,累迁吏部右侍郎。世宗即位,擢吏部尚书,以与张璁、桂萼同朝为耻,辞归。家居二十年,潜心性理之学。初笃信佛学,后舍弃。认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废一不可,卒谥文庄。有《困知记》、《整庵存稿》。
猜你喜欢

游湖遇雨

十里有一榭,五里有一亭。

吾志岂不属,所爱山水清。

柳外见湖色,烟中闻橹声。

始来旷登瞩,当路车马盈。

忽然山雨至,石涧铮纵鸣。

一扫俗游去,冷然寄吾情。

不见画舫集,但见沙鸥轻。

此意待来者,悠悠晤平生。

(0)

十六日

无端新恨锁眉头,暗省韶光似水流。

自过百花生日日,一分春是一分愁。

(0)

凤山南宋故内

废苑年年长绿芜,小朝廷此忍须臾。

久将去路归沧海,尚可勾人是圣湖。

家法请成援越绝,心传行乐拟吴趋。

是曾阅得兴亡处,错认江山作霸图。

(0)

湖上杂感·其二

水寒成阵怯衣单,落拓愁怀遣倍难。

薄负才情合憔悴,可怜闲煞好阑干。

(0)

长风沙行

朝望长风沙,夕望长风沙。

郎书前日到,早晚下三巴。

巴歌易肠断,汉女娇如花。

郎挟千金赀,何如早还家。

去时明月珠,国团入郎手。

郎归向郎索,犹在怀中否。

浔阳下湓浦,湓浦多风潮。

将毋听商妇,夜夜鸣檀槽。

江狶舞斯风,焦明集斯雨。

郎行惯水程,不用妾传语。

低头拜石尤,无为阻归舟。

归舟望不见,日日风沙愁。

郎言虽反覆,凝盼常如此。

昨梦芙蓉花,飘零落江水。

(0)

乌栖曲

老乌守巢啼,日暮雏不归。

羽翼各自有,知他何处飞。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包节 吕思诚 张浚 冯溥 彭而述 顾野王 张若虚 米友仁 辛延年 程颐 王磐 黄体芳 张红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