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残红(cán hóng)的意思:指花朵凋谢后剩下的红色部分,比喻某事物或某种情感的残余部分。
长亭(cháng tíng)的意思:指长亭,是古代道路上的休息站,也是旅人告别亲友的地方。成语“长亭”比喻离别的场景或情景。
村烟(cūn yān)的意思:指农村的炊烟,比喻平凡朴实的生活。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寒食(hán shí)的意思:指寒食节,也指寒食节期间的寒食禁火。
何似(hé sì)的意思:表示与之相比或相似的事物相差很远,形容差距非常大。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江波(jiāng bō)的意思:指江河的波浪,比喻喧嚣、繁忙的景象。
旧日(jiù rì)的意思:过去的日子;往事
南北(nán běi)的意思:南北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对的地点或事物。
青青(qīng qīng)的意思:青色的、绿色的、年轻的。
谁家(shuí jiā)的意思:表示不确定或无法确定的人或事物。
西湖(xī hú)的意思: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湖泊,因其美丽的风景而被称为“人间天堂”。西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或令人心醉的环境。
相对(xiāng duì)的意思:相对表示相互之间存在关联或对比的状态。
九里松(jiǔ lǐ sōng)的意思:形容某人行走如飞,速度极快。
- 注释
- 江波:江面的波纹。
何似:像什么。
西湖曲:形容西湖的弯曲水道。
村烟:乡村的炊烟。
相对:相互对应。
峰南北:山峰南北两侧。
何处:哪里。
不青青:没有不翠绿的。
青青:翠绿。
汉:汉朝。
长亭:古代供行人休息的亭子,常设在道路旁。
芳草路:长满花草的道路。
寒食:清明节前一两天,古人有禁火、吃冷食的习俗。
谁家墓:哪一家的墓地。
旧日:过去的日子。
厌残红:厌倦了凋零的花朵。
人行:行人走过。
九里松:九里的松林,形容路途遥远。
- 翻译
- 江上的波纹像不像西湖的弯弯曲曲?
村庄的炊烟袅袅升起,与山峰相互映衬,南北相望。
哪里不是一片翠绿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刘辰翁的《菩萨蛮·其四·春日山行》,创作于宋末元初。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江波何似西湖曲”,这里借用西湖之名,既映衬了水波的柔美,也隐喻了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西湖自古便是文人墨客吟诵之地,它的美不仅在于自然景观,更在于它承载的文化内涵。
“村烟相对峰南北”,诗人通过对山村烟雾的描写,展现了一种静谧和谐的田园生活图景。这里的“相对”二字,不仅形容了自然景象,也表达了一种心灵的平和与宁静。
“何处不青青”,这句诗强调了春天万物复苏,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绿色。这份生命力是如此旺盛,以至于无论哪个角落都充满了绿意。
“青青是汉茔”,这里的“汉茔”指的是野草。诗人用“青青”来形容这些野草,既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流露出一种超脱红尘、返璞归真的情怀。
“长亭芳草路”,在这句中,“长亭”可能是指古代用于休息的地方,这里则被赋予了一种诗意的色彩。诗人通过对芳草小路的描绘,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寒食谁家墓”,这里提及的是寒食节,也就是清明时期的一个习俗,即不用火煮食物。这句诗既是对节气的点题,也隐含着对往昔生活和故人之思的追念。
“旧日厌残红”,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怀念,以及对那些已经逝去事物不再如初的感慨。
“人行九里松”,这里的“九里”可能是夸张手法,形容路途的遥远,而“松”则象征着长寿与坚韧。诗人通过描写人们在松林中行走的情景,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向往自然之美的心境。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田园生活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美好与生命脆弱的深切体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叔兴见赠
眼界纷纷尽扫除,云烟杳雾是匡庐。
江山信美非吾土,井邑繁雄想旧庐。
落笔纵横看草檄,感时忧愤欲成书。
要须起赴功名会,莫守陈编似蠹鱼。
囊山寺
松门包土囊,石径驻尘鞅。
征途悄愁辛,意豁金利爽。
鼓钟殷林际,堂殿攀磴上。
有亭依后冈,极眺一何朗。
海光混苍碧,云思浮渺漭。
良久空雨霏,风泉谷交响。
岩龛寄禅迹,古佛瞻刻像。
更欲步层巅,荒烟晚迷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