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夜灰堆坐,寻诗细拨灯。
岁晚愁多饮,冬来煖未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夜独坐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内心的思绪与外界环境的交融。
首句“冷夜灰堆坐”,点明了时间与地点,寒冷的夜晚,诗人独自坐在一堆灰烬旁,营造出一种孤寂的氛围。接着,“寻诗细拨灯”一句,揭示了诗人的活动——在昏暗的灯光下寻找灵感,拨动灯火,既是为了照明,也是为了激发创作的火花。
“心怀为宛转,语句得凭凌”两句,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宛转的心绪与凌厉的语言形成对比,暗示了诗人情感的复杂与深沉。心绪的曲折与语言的犀利,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外化,也体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岁晚愁多饮,冬来煖未冰”则将情感的抒发与季节的变化相结合。岁末的忧愁让诗人饮酒以求慰藉,然而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内心的冰霜似乎仍未融化。这不仅反映了诗人面对岁月流逝的无奈与哀愁,也暗示了其内心的坚韧与不屈。
最后,“俄听荒犬吠,村静远相仍”以荒犬的吠声作为收尾,不仅增添了环境的荒凉感,也象征着孤独与寂寞。在寂静的乡村中,远处传来的声音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对诗人内心深处孤独的回应,强化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深夜独坐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时间、季节、孤独等主题的深刻思考。
俗子俗到骨,一揖已溷人。
不知此曹面,何处得许尘。
我非作崖堑,汝自不可亲。
道途逢使君,令我生精神。
顿增江山丽,更觉风月新。
对床得晤语,倾倒夜达晨。
亟起忘缚绔,小醉或堕巾。
缭出锦城南,问讯江梅春。
煎茶憩野店,唤船截烟津。
凄凉吊废苑,萧散誇闲身。
暮归度略彴,月出水鳞鳞。
思君去已远,此会何由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