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法华庵中的老僧,以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超然物外的风度,面对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严寒,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宁静与和谐之美。
首句“眉如霜叶骨如峦”,以形象的比喻描绘了老僧的外貌特征。霜叶象征着岁月的痕迹,赋予了老僧一种历经沧桑的沉稳与深邃;骨如峦则强调了他的骨骼坚毅,如同山峦般不可动摇,体现了老僧内在的坚定与力量。
次句“破衲何曾畏早寒”,通过描述老僧穿着破旧的袈裟,却未曾畏惧早寒的侵袭,进一步展现了他面对困难时的从容与无畏。这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简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超越,表现了老僧对生活的淡泊与对苦难的超脱。
第三句“夜坐连云春带雨”,描绘了老僧夜晚静坐的情景,周围是连绵的云雾,春雨轻柔地洒落。这一画面充满了诗意,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宁静,也暗示了老僧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超然。夜色、云雾、春雨共同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仿佛是大自然与老僧心灵的对话。
最后一句“如今真作画图看”,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象的赞叹与感慨。在诗人的眼中,老僧的生活状态与周围的环境已经超越了现实,成为一幅生动而美丽的画卷。这种转变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老僧精神境界的高度认可与欣赏。它暗示了诗人对老僧生活态度的敬佩,以及对简单、自然、超脱生活方式的向往。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老僧形象的描绘和周围环境的渲染,展现了其坚韧不拔、超然物外的精神风貌,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意境。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生活方式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家藏汉延熹华岳庙碑轴子
太华三峰削不成,夜来碧色无深浅。
仙人染作延熹碑,飘带人间止三卷。
长垣一册归商丘,但损偏旁最完善。
华阴东郭又一函,椒花馆中见者鲜。
我今快得四明本,玉轴绨囊示尊显。
丰全范钱三百年,入我楼中伴《文选》。
惊心动魄竹垞语,七尺岩岩辟空展。
浑金璞玉天所成,幡然不受人裁剪。
唐宋题字皆分明,卫公两款夹额篆。
全身平列廿二行,波磔豪釐尽能辨。
一字一朵青莲花,玉女翻盆墨云软。
己巳摹镌向北湖,市石察书书佐遣。
湖边更刻泰山碑,岳色双双照人眼。
老兵行
公徒三万来骎骎,壮夫力士纷如云。
国中七尺野六尺,安有羸老堪从军。
老兵老兵尔何苦,曷田尔田宅尔土。
岂无若子若弟堪荷戈,白头犹复称官府。
老兵闻言笑不止,不失声哭反狂喜。
自言弱冠充余丁,得补名粮周一纪。
转战从征三十年,半生眠食枪烟里。
迢迢卫藏指西招,雪山埋人锄不起。
大雕侧翅来啄眼,飞马奔回二万里。
将军厚我老犹健,能挽强弓能啖饭。
解衣遍视无寸瘢,矢石不侵真铁汉。
前年平廊番,三载征苗疆。
冬冬战鼓响三峡,半夜下令催军粮。
帅旗匆匆渡江水,行营直到家门旁。
家门咫尺归不得,纵使归来人不识。
昔年火伴尽高官,化作烟云才瞬息。
不如老兵长不死,百战身经等闲耳。
醉卧沙场亦足豪,闲将一剑磨秋水。
《老兵行》【清·吴升】公徒三万来骎骎,壮夫力士纷如云。国中七尺野六尺,安有羸老堪从军。老兵老兵尔何苦,曷田尔田宅尔土。岂无若子若弟堪荷戈,白头犹复称官府。老兵闻言笑不止,不失声哭反狂喜。自言弱冠充余丁,得补名粮周一纪。转战从征三十年,半生眠食枪烟里。迢迢卫藏指西招,雪山埋人锄不起。大雕侧翅来啄眼,飞马奔回二万里。将军厚我老犹健,能挽强弓能啖饭。解衣遍视无寸瘢,矢石不侵真铁汉。前年平廊番,三载征苗疆。冬冬战鼓响三峡,半夜下令催军粮。帅旗匆匆渡江水,行营直到家门旁。家门咫尺归不得,纵使归来人不识。昔年火伴尽高官,化作烟云才瞬息。不如老兵长不死,百战身经等闲耳。醉卧沙场亦足豪,闲将一剑磨秋水。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3667c6a19113628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