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短花初拆,苔青柳半黄。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幽 院 早 春 唐 /柳 中 庸 草 短 花 初 拆 ,苔 青 柳 半 黄 。隔 帘 春 雨 细 ,高 枕 晓 莺 长 。无 事 含 闲 梦 ,多 情 识 异 香 。欲 寻 苏 小 小 ,何 处 觅 钱 塘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春雨(chūn yǔ)的意思:春天的雨水。比喻对人们的生活起到滋润作用的事物。
多情(duō qíng)的意思:形容人感情丰富,多愁善感,容易动情。
高枕(gāo zhěn)的意思:指心情安逸,没有忧虑。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情识(qíng shí)的意思:指通过感情和经验对人或事物的了解和判断。
苏小(sū xiǎo)的意思:指人聪明机智,反应敏捷。
无事(wú shì)的意思:没有事情发生,平静无事
小小(xiǎo xiǎo)的意思:小心谨慎,非常小心
异香(yì xiāng)的意思:指不同寻常的香气,也可用来形容特别的味道或气味。
苏小小(sū xiǎo xiǎo)的意思:形容女子娇小、纤弱。
- 注释
- 草短:草儿生长得不茂盛。
花初拆:花朵刚刚开始绽放。
苔青:青苔覆盖。
柳半黄:柳树叶子半黄半绿。
隔帘:隔着窗帘。
春雨细:春雨细小如丝。
晓莺长:清晨的莺鸟叫声悠长。
闲梦:悠闲的梦境。
异香:不同寻常的香气。
苏小小:古代杭州的名妓。
觅:寻找。
钱塘:古代杭州的别称。
- 翻译
- 草儿短而花儿刚绽放,青苔覆盖着柳树半黄半绿。
隔着窗帘,春雨细密如丝,清晨高枕上,莺鸟鸣叫悠长。
闲适无事时,梦境中满是悠闲,多情之人能察觉到异样的香气。
想要寻找那苏小小的踪迹,却不知钱塘江畔在何方。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的早春图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寂寞春光中的闲适情怀和淡远之美。
首句“草短花初拆”,表现出春天到来时植物生长的初始状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紧接着,“苔青柳半黄”则描绘了一幅绿意盎然、色彩柔和的景象,其中苔草的碧绿与柳条的淡黄交织成早春特有的色调。
第三句“隔帘春雨细”,通过细雨如丝,隐约可闻的声响,营造出一个温馨而又有些许寂寞的室内空间。诗人在这里运用了“隔帘”一词,不仅增添了一种隔绝尘世的感觉,也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春雨轻拂窗纱的细腻触感。
“高枕晓莺长”,则是对早晨睡意朦胧中所听到的莺歌进行描绘,诗人以此表达了对清新自然之声的喜悦,以及在这种声音中慢慢苏醒、享受悠闲时光的心境。
接着,“无事含闲梦”一句,透露出诗人在这宁静的早春之晨,没有任何俗世牵绊,只愿沉浸于闲适之梦中,不被打扰。这里的“无事”,既是对外界喧嚣的一种疏离,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宁静。
“多情识异香”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不同花卉所散发的独特芬芳有着深刻的感知和欣赏,体现出诗人的细腻情感与敏锐感觉。
最后两句,“欲寻苏小小,何处觅钱塘”,诗人在这里通过对古代美女“苏小小”的提及,以及对她可能存在的地方——钱塘(今浙江杭州)的探询,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中理想女性形象的怀念和向往,同时也映射出诗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孤独与无奈。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意境幽远的艺术风格,展现了一幅早春里幽静庭院中的生活画面。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对闲适情怀的表达,诗人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享受孤独与自然之美的精神状态。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王景宪奉职
清羸将家子,苦节自寒儒。
四壁我何有,一钱君亦无。
下滩船自急,闻雁日将晡。
行爱青山口,人烟事网罛。
和谢仲弓廷评栽竹
移得溪边翠,来为庭下阴。
惜根存旧土,带笋助新林。
暗换萧萧叶,知虚寸寸心。
东风莫摇撼,培壅未应深。
和胡公疏送屿师移居宝光寺
宋日天王寺,梁时太子园。
地犹随世变,物岂与人存。
欲问移居意,还应避俗喧。
相期唯有月,夜夜在高原。
和吴冲卿学士冬日私居事
人知何晏宅,近住白杨头。
车马不还往,诗书多蓄收。
风庭吹落叶,霜树立鸣鸠。
颇与市朝远,闭门凡几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