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乃自坏,黄龙孰能屠。
空令二宫泣,五国怨啼乌。
这首明代潘牧的《姑苏钱塘怀古诗次韵六首(其五)》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国事衰微的感慨。"翠华竟南渡"描绘了皇家仪仗南迁的情景,暗示了政权的动荡与迁移;"遗民不复都"则揭示了首都沦陷,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凉现实。"长城乃自坏,黄龙孰能屠"运用象征手法,长城象征国家防御,"自坏"暗指无力抵抗,"黄龙"常代指敌军,表达出对敌人的无奈和无力消灭的悲哀。
"空令二宫泣,五国怨啼乌"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伤,"二宫"可能指的是皇室成员,他们的哭泣反映了国破家亡的痛楚;"五国怨啼乌"则借鸟鸣之声,寓言周边国家对战乱的不满和哀怨。整体上,这首诗通过怀古,抒发了诗人对明朝衰落和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仰飞鸟兮乌鸢。
凌玄虚兮号翩翩。
集洲渚兮优恣。
啄虾矫翮兮云间。
任厥性兮往还。
妾无罪兮负地。
有何辜兮谴天。
帆帆独兮西往。
孰知返兮何年。
心惙惙兮若割。
泪泫泫兮双悬。
彼飞鸟兮鸢鸟。
已回翔兮翕苏。
心在专兮素虾。
何居食兮江湖。
徊复翔兮游颺。
去复返兮于乎。
始事君兮去家。
终我命兮君都。
终来遇兮何辜。
离我国兮去吴。
妻衣褐兮为婢。
夫去冕兮为奴。
岁遥遥兮难极。
冤悲痛兮心恻。
肠千结兮服膺。
于乎哀兮忘食。
愿我身兮如鸟。
身翱翔兮矫翼。
去我国兮心摇。
情愤惋兮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