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非溪不韵,溪非山不幽。
灭明见村火,孤缆向昏投。
碧流(bì liú)的意思:指清澈见底、绿色如玉的流水。
不韵(bù yùn)的意思:不和谐;不协调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何似(hé sì)的意思:表示与之相比或相似的事物相差很远,形容差距非常大。
互相(hù xiāng)的意思:彼此相互的关系或作用
兰芷(lán zhǐ)的意思:兰芷是指兰草和芷草,比喻品德高尚、清雅纯洁的人。
明见(míng jiàn)的意思:清楚明了的见解和观点。
轻风(qīng fēng)的意思:指微风,轻柔的风。
青壁(qīng bì)的意思:指人的面部因疾病或恶劣环境而呈现出青黑色。
所思(suǒ sī)的意思:所思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某人思考问题时的状态,表示思虑周详、深思熟虑。
相求(xiāng qiú)的意思:相互寻求,互相请求。
相得(xiāng de)的意思:相互配合,相互补充,相互协调,形容两个或多个事物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使整体更加完美。
一苇(yī wěi)的意思:比喻柔弱的力量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远人(yuǎn rén)的意思:指离自己远的人。
这首诗描绘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与相互依存的关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首句“山非溪不韵,溪非山不幽”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强调了山与溪水各自独特的魅力以及两者之间的相辅相成。山的雄伟与溪水的灵动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静谧的意境。
接下来,“溪山互相绕,相得如相求”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仿佛山与溪水在彼此寻找中找到了完美的契合点。诗人通过“绕”和“相求”的形象描绘,生动地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动态美。
“绿渚倒青壁,群峰漾碧流”两句则将视线转向水面,绿洲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形成一幅宁静而生机勃勃的画面;群山的倒影在碧波荡漾的溪流中,更添了几分神秘与深邃。
“轻风出遥谷,兰芷盈前洲”描绘了一阵轻风吹过遥远山谷的情景,带来了清新的空气和芬芳的花草香气,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
“望远人何似,一苇心悠悠”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考与向往,以“一苇”象征着内心的自由与飘逸,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最后,“灭明见村火,孤缆向昏投”描绘了夜幕降临,远处村落灯火点点,而诗人独自一人,缆绳垂落,似乎在寻找归宿。这既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风光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感悟,同时也表达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与追求。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山水诗中的佳作。
蹇四山之孤竹兮,商周二君。
藐三径之孤松兮,晋宋一人。
天地冰霜兮,木落归根。
遗万物而独立兮,吾梅兄其仅存。
夫孤高不易抗兮,故多以落落而遭世之闷闷。
孤洁不易保兮,故多以皎皎而受人之昏昏。
惟湼而不缁兮,梅质之清。
磨而不磷兮,梅操之贞。
嗟梅之爱兮,旷世无闻。
将梅有心兮,千古谁论。
倚西风、招鸿送燕,年华今已如客。
青奴一饷贪凉梦,昨夜酒红无力。
愁似织。
听鸣叶寒蝉,话到情无极。
舞衣春入。
叹带眼偷移,琴心不断,襟袖旧时窄。
红尘陌。
谁寄佳人消息。
任他珠网瑶瑟。
金钗两鬓霓裳曲,总是浪歌闲拍。
长夜笛。
且慢析轻匀,留醉酒垆侧。
烟青雾白。
望残照关河,睛云楼阁,何处是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