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绿柳一红栏,丝纤沿堤引木兰。
《自高旻寺行宫再游平山堂即景杂咏六首·其四》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高旻寺行宫后,再次游览平山堂时所见之景,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一株绿柳一红栏”,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一株翠绿的柳树与一排鲜艳的栏杆相对而立,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绿柳象征着生机与活力,红栏则增添了热烈与温暖的气息,两者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氛围。
次句“丝纤沿堤引木兰”,进一步描绘了水边的景象。纤细的柳丝沿着河堤延伸,仿佛引领着远处的木兰树。木兰在此处被赋予了某种引导或指引的意义,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某种向往或追求。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元素,巧妙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绪。
接下来,“小令还输苏氏轼”一句,运用了典故,将诗人自己的作品与宋代大词人苏轼的作品进行比较,表达了对苏轼词作的高度评价和自我谦逊的态度。“小令”是词的一种体裁,相对于苏轼的豪放词风,此处可能暗含对自己作品风格的描述,同时也体现了对苏轼艺术成就的敬仰。
最后一句“东山未拟谢家安”,引用了东晋名士谢安的故事,表达了诗人不愿像谢安那样隐居东山,而是选择继续在尘世中追求理想和事业的决心。这里既有对历史人物的致敬,也蕴含了诗人对于自身人生道路的选择和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对历史典故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邃的思想情感,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理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