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静如镜,民动如烟。事以形兆,应以象悬。
岂曰无才,世鲜兴贤。
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诗人陆机的作品,名为《陇西行》,创作于魏晋时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我静如镜,民动如烟。事以形兆,应以象悬。岂曰无才,世鲜兴贤。"
这段诗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外界喧嚣的对比,以及他对于时局的感慨和人才难以受到重用的哀叹。
"我静如镜"表明诗人的内心世界异常平静,像一面镜子一样澄清无波。这个意象传递出诗人在纷扰复杂的外部环境中仍能保持内在的宁静与自持。
紧接着"民动如烟"则描绘了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人民的行动和情感像烟雾一样飘忽不定,反映出当时社会动乱的人心浮动。
接下来的"事以形兆,应以象悬"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事件有预感,他认为事情的苗头已经显现,而对策也应该像挂在那里等待时机一样,准备着用。这里体现出诗人的敏锐洞察力和处变不惊的智慧。
最后一句"岂曰无才,世鲜兴贤"则是诗人对于自己以及同代有才能之士未能得到应有的重用的感慨。诗人质疑是否真的没有人才,而是社会缺少发现和提拔贤者的机制。这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和才子难以遇到知音的苦恼。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表现了陆机作为一个士人的内心世界,也抒发了他对于时代命运的深刻感悟。通过对比静与动、预兆与应变,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而又关注时局的高远情怀。
已过谷雨十六日,犹见牡丹开浅红。
曾不争先及春早,能陪芍药到薰风。
误分符竹建星台,官事萦心不到梅。
粉面莫惊公主艳,铁心曾对广平开。
托身冰雪刚而栗,取友松筠晚不回。
已向个中怀鼎味,直须魁占百花来。
淡中著色似狂颠,心与梅同迹不然。
夺我焉支宁免俗,岂无膏沐独争先。
辨桃认杏何人拙,压雪欺霜政自妍。
只恐东君招不得,好修犹在竹篱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