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塍放馀水,经霜谷将实。
更黎原上畴,坎麦亦云毕。
这首诗描绘了宋代农民在霜降时节忙碌于田间的生动场景。诗人郭祥正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人在田间劳作的辛勤与丰收的喜悦。
首句“开塍放馀水”,描绘了农人开垦田地,引入剩余水源的情景,预示着即将开始的耕种活动。接着,“经霜谷将实”一句,点明了时间背景——霜降时节,谷物即将成熟,预示着丰收的到来。
“更黎原上畴,坎麦亦云毕。”描述了农人在广阔的田野上劳作的景象,无论是平整的田畴还是已经收割完毕的麦田,都充满了收获的气息。这不仅体现了农事的繁忙,也暗示了农人对土地的深厚情感和对劳动的尊重。
“老叟呼儿童,敲林收橡栗。”这一句通过老少共作的场景,进一步展现了农人的团结协作精神。老人指挥着孩子们,一起在树林中敲打橡树,收集橡栗,既体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也反映了农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
最后,“乃知田家勤,卒岁无閒日。”总结了整幅画面,强调了农人一年到头的辛勤劳动,没有一天是闲暇的。这句话不仅是对农人勤劳品质的赞美,也是对农业社会生活规律的深刻揭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宋代农民在霜降时节的劳作场景,以及他们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是一幅充满生命力和人文关怀的田园画卷。
渊明事南亩,躬自获岩隈。
虽复竭吾力,却得舒我怀。
所收既不薄,卒岁事可谐。
隣家相慰劳,竞持酒与鸡。
留连相酬酢,入夜未能回。
回思往岁歉,举目俱堪哀。
忧心今幸释,笑口何妨开。
须倾瓦盆尽,须放玉山颓。
已是从吾好,宁忧与世乖。
任他田父哂,未足为高栖。
向来从宦郑公乡,每遇清游坐有光。
江上凭栏天一色,湖边舣棹木千章。
眼前景物俱堪赋,心著家山独未忘。
归到小西湖更好,观鱼何必远如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