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守卫者的生活境况与社会现实的深刻对比。首句“锻矛砺刃卫边垠”,开篇即以“锻矛”、“砺刃”这样的动词形象地展现了边防战士们为保卫国家而进行的艰苦训练和准备,他们手持锋利的武器,坚守在边境线上,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守护。
接着,“恰有三郊比鲁人”,这里的“三郊”可能是指边疆地区,而“鲁人”则泛指普通百姓。这句话通过对比,暗示边疆地区的守卫者与内地的普通民众有着相似的生活状态,都在为生活而努力奋斗,体现了边疆与内地人民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
“水债不收公饷亟”,揭示了边疆守卫者面临的经济压力。在古代,士兵的收入往往不稳定,尤其是边疆地区,环境恶劣,战事频繁,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艰难。这里的“水债”可能指的是因干旱等原因导致的粮食短缺或借贷问题,而“公饷亟”则表明了他们需要尽快获得政府的军饷以维持生计,但实际获取却并不容易。
最后,“头家近日亦愁贫”,“头家”在这里可能指的是边疆地区的领头人或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当地居民。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边疆地区普遍存在的贫困现象,即使是那些在社会中具有一定地位的人也难以摆脱贫穷的困扰,反映了当时边疆社会经济状况的普遍落后和困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边疆守卫者的生活境遇,反映了清朝边疆地区社会经济的困境,以及普通民众在艰苦环境下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荅江进之别诗
横将一尺素,写出消魂别。
泪深笔波红,情苦绢文裂。
事君才两载,相期砺高节。
有过必直陈,无忧不共切。
密意臭兰旃,奇谈飞金屑。
案牍与文史,一一相商决。
对客语如绵,当机锋似铁。
喜怒性情真,缓急肝肠热。
所以小修言,江郎吴令杰。
官虽暂时离,交岂中道辍。
古井绝回波,深山无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