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薏田夜雨图》
《题薏田夜雨图》全文
清 / 全祖望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君家群季后人多,玉折兰摧唤奈何

我更披图增一恸,艺香山吊棺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吊棺(diào guān)的意思:指在某人或某事发生不幸时,别人却高兴得像要为他送终丧事一样。形容别人幸灾乐祸,心态恶劣。

后人(hòu rén)的意思:指后代的人。

君家(jūn jiā)的意思:指贵族或富人的家庭。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披图(pī tú)的意思:形容文章或者画作的内容详尽而生动。

香山(xiāng shān)的意思:指非常香,香气扑鼻。

玉折(yù shé)的意思:指玉器或玉石因折断而失去原有的价值。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全祖望所作的《题薏田夜雨图》,通过描绘一幅夜雨中的薏田景象,表达了对逝去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句“君家群季后人多”,以“君家”点明对象,暗示这是一幅描绘家族后人众多的薏田夜雨图。这里的“群后”可能暗指家族的后代,而“人多”则强调了家族的繁盛与兴旺。这一句为后续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础,预示着接下来将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慨。

次句“玉折兰摧唤奈何”,运用了“玉折”和“兰摧”的典故,形象地描绘了美好事物的消逝。玉折象征着珍贵之物的断裂,兰摧则是兰花凋零的比喻,两者都是用来形容美好事物的毁灭或衰败。这两词连用,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逝去的无奈与痛心,同时也暗示了薏田夜雨图中所展现的景象正是这种情感的具象化。

第三句“我更披图增一恸”,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薏田夜雨图时的强烈情感反应。这里的“披图”指的是展开画卷或图卷,而“增一恸”则说明了诗人因图中景象而更加深感悲痛。这句话不仅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美好事物的哀悼,也体现了艺术作品能够触动人心,引发共鸣的力量。

最后一句“艺香山下吊棺和”,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这里“艺香山”可能是寓意艺术之美如同山间之香,弥漫且持久,而“吊棺”则指向了对逝者的哀悼。将“吊棺”与“艺香山”联系起来,既表达了对逝去艺术之美的缅怀,也寄托了对逝去生命的哀思。整个句子以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方式,将艺术与生命、过去与现在、哀悼与纪念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艺术价值的深刻理解。

综上所述,全祖望的《题薏田夜雨图》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哀悼与怀念,以及艺术作品在人们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记。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也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作者介绍
全祖望

全祖望
朝代:清   字:绍衣   号:谢山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生辰:1705-1755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猜你喜欢

广德初銮驾出关后登高愁望二首·其二

愁看秦川色,惨惨云景晦。

乾坤暂运行,品物遗覆载。

黄尘涨戎马,紫气随龙旆。

掩泣指关东,日月妖氛外。

臣心寄远水,朝海去如带。

周德更休明,天衢伫开泰。

(0)

江行无题一百首·其七

去指龙沙路,徒悬象阙心。

夜凉无远梦,不为偶闻砧。

(0)

送康秀才

俱为落第年,相识落花前。

酒泻两三盏,诗吟十数篇。

行岐逢塞雨,嘶马上津船。

树影高堂下,回时应有蝉。

(0)

送友人游塞

飘蓬多塞下,君见益潸然。

迥碛沙衔日,长河水接天。

夜泉行客火,晓戍向京烟。

少结相思恨,佳期芳草前。

(0)

宿青龙寺故昙上人院

年深宫院在,閒客自相逢。

闭户临寒竹,无人有夜钟。

降龙今已去,巢鹤竟何从。

坐见繁星晓,凄凉识旧峰。

(0)

李舍人席上感遇

微云敛雨天气清,松声出树秋泠泠。

窗户长含碧萝色,溪流时带蛟龙腥。

一官到手不可避,万事役我徒劳形。

飘然曳杖出门去,无数好山江上横。

(0)
诗词分类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诗人
郑絪 陈去病 胡旦 王季烈 何如璋 朱兴悌 杨昭俭 张民表 赵善庆 刘安 蒋溥 顾宪成 蔡惠如 魏元忠 温庭皓 毛纪 卢多逊 朱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