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榴 皮 题 壁 宋 /叶 三 英 求 仙 那 得 仙 来 访 ,多 积 阴 功 至 有 馀 。欲 悟 东 林 沈 东 老 ,故 留 三 十 六 玄 书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得仙(de xiān)的意思:指人得到神仙的指点或庇佑,使得自己的学识、技艺或境界突飞猛进。
东林(dōng lín)的意思:指东晋时期桓温、桓玄父子的势力范围,后来泛指权贵集团。
东老(dōng lǎo)的意思:指年纪大、经验丰富的人。
积阴(jī yīn)的意思:积累阴气,指长期受压抑或积累不良情绪。
来访(lái fǎng)的意思:指某人到达某地拜访或访问。
那得(nà de)的意思:表示事情不可能实现,无法达到预期结果。
求仙(qiú xiān)的意思:指追求长生不老、寻求神仙仙境的愿望。
三十(sān shí)的意思:指男子到了三十岁时,应该有了自己的事业和立足之地。
玄书(xuán shū)的意思:指难以理解、深奥晦涩的书籍或文字。
阴功(yīn gōng)的意思:阴险狡诈的手段或行为。
三十六(sān shí liù)的意思:形容事物变化多端,无法预测或掌握。
- 注释
- 求仙: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
那得:怎能期望得到。
阴功:善行或功德。
至有馀:达到盈余,指积累足够多。
悟:理解,领悟。
东林:地名,指东林寺,可能代指高僧。
沈东老:可能是位著名僧侣或智者的名字。
故:所以。
三十六玄书:指深奥的经书或秘籍。
- 翻译
- 寻求仙道却未见仙人来访,积累阴德才能有所盈余。
想要领悟东林的沈东老的智慧,所以他特意留下了三十六卷玄奥之书。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三英的《榴皮题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道家的向往和追求。开篇“求仙那得仙来访,多积阴功至有馀”两句,描绘了一种渴望与仙境沟通、积累道德以邀请仙人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于超脱凡尘、达到精神自由的强烈愿望。
“欲悟东林沈东老,故留三十六玄书”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古代修炼之法的探究和珍视。这里的“东林”可能指的是道教中的一种修炼方法或仙境,“沈东老”则是历史上著名的仙人,代表了高深的道德和修为。而“三十六玄书”,虽然没有确切的出处,但可以理解为包含深奥道法的秘籍。诗人留下这些书籍,表明了对道家智慧的珍视和传承。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境深远,通过对仙境与修炼之法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内心对于超凡脱俗、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题友人山花
平明方发尽,为待好风吹。
不见移来日,先愁落去时。
浓香薰叠叶,繁朵压卑枝。
坐看皆终夕,游蜂似有期。
送水墨项处士归天台
仙峤倍分元化功,揉蓝翠色一重重。
还家莫更寻山水,自有云山在笔峰。
骊龙珠吟
骊龙珠,骊龙珠,光明灿烂与人殊。
十方世界无求处,纵然求得亦非珠。
珠本有,不升沉,时人不识外追寻。
行尽天涯自疲寂,不如体取自家心。
莫求觅,损功夫,转求转灭转元无。
恰如渴鹿趁阳燄,又似狂人在道途。
须自体,了分明,了得不用更磨莹。
深知不是人间得,非论六类及生灵。
虚用意,损精神,不如闲处绝纤尘。
停心息意珠常在,莫向途中别问人。
自迷失,珠元在,此个骊龙终不改。
虽然埋在五阴山,自是时人生懈怠。
不识珠,每抛掷,却向骊龙前作客。
不知身是主人公,弃却骊龙别处觅。
认取宝,自家珍,此珠元是本来人。
拈得玩弄无穷尽,始觉骊龙本不贫。
若能晓了骊珠后,只这骊珠在我身。
《骊龙珠吟》【唐·天然】骊龙珠,骊龙珠,光明灿烂与人殊。十方世界无求处,纵然求得亦非珠。珠本有,不升沉,时人不识外追寻。行尽天涯自疲寂,不如体取自家心。莫求觅,损功夫,转求转灭转元无。恰如渴鹿趁阳燄,又似狂人在道途。须自体,了分明,了得不用更磨莹。深知不是人间得,非论六类及生灵。虚用意,损精神,不如闲处绝纤尘。停心息意珠常在,莫向途中别问人。自迷失,珠元在,此个骊龙终不改。虽然埋在五阴山,自是时人生懈怠。不识珠,每抛掷,却向骊龙前作客。不知身是主人公,弃却骊龙别处觅。认取宝,自家珍,此珠元是本来人。拈得玩弄无穷尽,始觉骊龙本不贫。若能晓了骊珠后,只这骊珠在我身。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37867c68390deff8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