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叔孝郎中送游黄山见一老之作·其二》
《次韵叔孝郎中送游黄山见一老之作·其二》全文
宋 / 李弥逊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路断人稀山正深,隔林钟鼓报新音。

已穷渡水沿崖力,更尽眠云石心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林钟(lín zhōng)的意思:形容人多,人声嘈杂。

眠云(mián yún)的意思:指云彩在天空中静静地飘浮,如同在休息睡眠一样。比喻人在安逸、舒适的环境中悠闲自得,不思进取。

石心(shí xīn)的意思:指人心如石,冷酷无情,没有一点同情心和怜悯之情。

钟鼓(zhōng gǔ)的意思:指宴会或庆典上的钟声和鼓声,也用来比喻各种喜庆、热闹的场合。

路断人稀(lù duàn rén xī)的意思:路上几乎没有人,形容非常冷清或人迹罕至。

翻译
道路难行人群稀少,山势愈发幽深,
隔着树林传来寺庙的钟鼓声,宣告着新的讯息。
注释
路断:道路难行。
人稀:人群稀少。
山正深:山势深邃。
隔林:隔着树林。
钟鼓:寺庙的钟鼓。
报新音:宣告新的消息。
渡水:过河。
沿崖力:沿着悬崖努力前行。
眠云:坐在云彩之上(形容高处或超脱之境)。
坐石心:静坐于石头上(可能指禅定或静思)。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名为《次韵叔孝郎中送游黄山见一老之作(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描写山中行旅情景和内心感受的诗句。

"路断人稀山正深" 这一句设置了整个诗篇的氛围,通过“路断”、“人稀”与“山正深”三个词组,营造出一种幽深而偏僻的山中景象,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隔林钟鼓报新音" 这句诗表明在这深山之中,不仅自然风光迷人,还有寺庙中的钟声与鼓声穿越树林传来,为诗人的心灵带来了新的感悟。这里的“新音”可能指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觉醒或是对生活的新的理解。

"已穷渡水沿崖力"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面临险峻山势和湍急河流的情景。“已穷渡水”表明诗人不畏艰难,勇于攀越,而“沿崖力”则形象地展示了他在自然力的挑战下坚持前行的决心与力量。

"更尽眠云坐石心" 这句诗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心境。诗人在山中找到一个可以安睡的地方,任由云来去,而他的内心如同静坐在石头上一般坚定不移。这也象征着他对精神家园的追求和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山中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诗人在其中所体验到的艰辛与宁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寻找内心平静的渴望。

作者介绍
李弥逊

李弥逊
朝代:宋   号:筠西翁   籍贯:吴县(今江苏苏州)   生辰:1085~1153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猜你喜欢

将至叙州

乱山满平野,涨水豪大川。

仄径无辙迹,疏林有炊烟。

山农旦烧畬,蛮贾暑荷毡。

穷乡足荒怪,打鼓催我船。

(0)

虞美人·其三

绿阴满院帘垂地。落絮萦香砌。池光不定药栏低。

闲并一双鸂鶒、没人时。旧欢黯黯成幽梦。

帐卷金泥重。日虹斜处暗尘飞。

脉脉小窗孤枕、镜花移。

(0)

山斋·其一

夏郊绿已遍,山斋昼自迟。

云物忽分散,馀碧暮逶迤。

寒暑送万古,荣枯各一时。

世纷幸莫及,我麈得常持。

(0)

追忆征西幕中旧事四首·其一

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尘。

收身死向农桑社,何止明明两世人。

(0)

思蜀

西游陈迹浩无穷,回首真同一梦中。

柳拂驿墙思凤集,鼓喧市里忆蚕丛。

故人丘垄秋芜碧,旧隐园林夕照红。

自闵未能忘感慨,浩歌弹剑送飞鸿。

(0)

闲步至鞠场值小雪

倒尽床头酒半罂,笑呼筇杖共闲行。

梅花照水为谁瘦,雪片倚风如许轻。

孟德遇冬思射猎,广文垂老谢才名。

归来跨火西窗下,独数城楼长短更。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冒襄 刘向 王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