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6日(农历三月十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三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平林归牧》
《平林归牧》全文
明 / 林鸿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松林日入烟火生,风起时闻长笛声。

灞头芳草归路,骑向清溪沙上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笛(cháng dí)的意思:指长而狭窄的笛子,比喻言辞犀利、直截了当。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风起(fēng qǐ)的意思:指风开始刮起来,也比喻事情开始发生或情况开始变化。

归路(guī lù)的意思:指回家的路或返回原处的途径。

起时(qǐ shí)的意思:指事物开始或发展的时候。

日入(rì rù)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黑了。也用来比喻人的生命终结或者事情的结束。

上行(shàng xíng)的意思:向上前进,指事物发展、进步或个人地位提升。

无归(wú guī)的意思:没有归宿,无处可归

烟火(yān huǒ)的意思:烟火是指烟雾和火焰,也用来比喻世间的红尘繁华和短暂的美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田园景象。首句“松林日入烟火生”,以日落时分的松林为背景,烟火升起,营造出一种温馨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风起时闻长笛声”,微风吹过,远处传来悠扬的笛声,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情感色彩,仿佛在诉说着远方的故事。

“灞头芳草无归路”一句,将视线引向更远的地方,灞水边的芳草茂盛,却似乎暗示着前方的道路并不明确,或许暗含着对归途的迷茫与期待。最后,“骑向清溪沙上行”,诗人骑马沿着清澈的小溪,踏着细软的沙滩前行,这一场景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隐含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自然的怀抱中寻求心灵的平静与归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田园画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向往,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情感。

作者介绍

林鸿
朝代:明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
猜你喜欢

乐府变十九首·其十五小儿谣之二

谁谓瓜土,而实其李。谁谓卵小,而犬其子。

(0)

春郊闻笛

青青杨柳色,渺渺余深怀。

浓淡三春画,凄迷一曲谐。

美人怜短梦,游子怅天涯。

何处青山好,盘桓与我偕。

(0)

十月二十日夜见城南火,翌晨即事

官默默,民忙忙。

南门不守守江塘,黑夜红烧贼入疆。

贼入疆,心仓皇。山无色,日寒霜。

一步一嗟可奈何,但闻悽悽切切野哭泪汪汪。

是时我心抑郁若王郎,直欲身入九霄问彼苍,彼苍冥冥而茫茫。

又欲手拔腰下三尺之剑断愁肠,彼剑靳靳力抽不可长。

兵不出兮将不生,才薄那此当道之豺狼。

吁嗟乎,穷达固有命,生死系纲常。

庸庸耀爵禄,几辈误君王。

生灵悲涂炭,义士气激昂。

何处乌鸦来,声声向夕阳。

出门将安归,北风萧萧凉。

(0)

和仇雄川幽居十咏·其一扫室

风尘遍海涯,一室焉能扫。

帚柄愿持来,廓清天下好。

(0)

春日杂兴·其七

野亭流水有馀清,新雨浮萍一夜生。

竟日独吟还独酌,故园花鸟不胜情。

(0)

寄高大用·其二

十年遥忆洛阳春,春色空随千里尘。

应为未逢杨得意,相如不是异时人。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