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伸而暂屈,此义难喻人。
不仁辞必屈,安能掩其真?
比行(bǐ xíng)的意思:比喻行为互相比较,以求取长处,学习他人的优点。
不同(bù tóng)的意思: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却能达到相同的效果。
不仁(bù rén)的意思:指不道德、不仁慈、不仁义的行为或态度。
不屈(bù qū)的意思:指坚强不屈,不向困难低头。
尺蠖(chǐ huò)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虽然小,但有着巨大的潜力或价值。
颠倒(diān dǎo)的意思:指错乱、倒置、颠倒的意思。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见节(jiàn jié)的意思:指人具有节操,有原则,不轻易妥协或屈服。
嚼舌(jiáo shé)的意思:散布谣言、挑拨离间
节义(jié yì)的意思:指守节守义,坚守正道,不做违背道义的事情。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求伸(qiú shēn)的意思:指向别人求助、请求援助。
所闻(suǒ wén)的意思: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
向来(xiàng lái)的意思:一直以来,从来就是这样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近现代初的郑孝胥所作,名为《续海藏楼杂诗(其三)》。诗人以君子的品性为切入点,通过尺蠖的形象,表达了君子在困境中仍坚守原则,即使暂时屈服,也是为了等待时机展现正义的道理。他指出,真正的君子如箕,虽然行为各异,但内心都秉持仁爱。那些不仁的人,言语上可能妥协,却无法掩盖其真实本性。在困厄中,君子的节操和道义更为显现,不会做出违背常理的行为。诗人反思了以往对人的评价可能存在偏颇,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无奈。
整首诗寓言深刻,语言简洁,体现了郑孝胥对于道德品质的崇尚和对于人性观察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