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亭》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观 音 亭 宋 /李 廌 钱 唐 西 湖 三 百 寺 ,芳 草 画 桥 烟 霭 中 。宝 陀 大 士 本 无 相 ,一 亭 聊 慰 伏 蛇 功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寺(bǎi sì)的意思:指很多庙宇,形容寺庙众多。
大士(dà shì)的意思:指有大德行、大智慧、大胆识的人。
芳草(fāng cǎo)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
画桥(huà qiáo)的意思:指用笔墨勾画出的桥梁,比喻用文字或绘画等方式表达出来的联系。
三百(sān bǎi)的意思:指数量众多,形容数量或程度非常大。
无相(wú xiāng)的意思:没有相貌或形象,形容人或事物没有任何特征或特点。
西湖(xī hú)的意思:西湖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的一座著名湖泊,因其美丽的风景而被称为“人间天堂”。西湖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美丽的景色或令人心醉的环境。
烟霭(yān ǎi)的意思:指烟气和霭气,形容景物朦胧不清。
- 注释
- 钱唐:古代对杭州的别称。
西湖:杭州著名的湖泊。
三百寺:形容寺庙众多。
芳草:青草,形容景色优美。
画桥:装饰华丽的桥梁。
烟霭:雾气或轻烟。
宝陀大士:佛教中的菩萨,这里可能指代某位特定的佛像。
无相:佛教中表示超越形象的概念。
一亭:一个小亭子。
聊慰:姑且安慰。
伏蛇功:传说中菩萨或神明的功德,此处可能象征消除灾难或保护当地人民。
- 翻译
- 杭州西湖有三百座寺庙,绿草如茵,画桥在烟雾朦胧中若隐若现。
宝陀大士原本没有形象,一座小亭子暂且慰藉了伏蛇的功德。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浙江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和古朴的寺庙。开篇“钱唐西湖三百寺,芳草画桥烟霭中”两句,通过对西湖众多寺院的点缀,展示了一幅生机勃勃、雾气氤氲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和佛教文化的赞叹。
“宝陀大士本无相,一亭聊慰伏蛇功”两句,则是从历史典故中引用了宝陀寺的大士(高僧)以示其超然物外之境界,并通过“一亭聊慰伏蛇功”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这位大士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驯服猛兽的崇敬。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风光和佛教文化的描绘,以及对历史人物超然物外境界的赞美,抒发了诗人对于心灵寄托和精神追求的深刻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