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留已多恨,尔去更何穷。
雁飞不成队,菊开不成丛。
安复(ān fù)的意思:安定复古,恢复安宁。
把笔(bǎ bǐ)的意思:指写文章或书信。
笔心(bǐ xīn)的意思:指写文章或书法时的用心和才华。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大漠(dà mò)的意思:指辽阔的沙漠或草原上独立的烟尘,形容荒凉、寂寞的景象。
断梗(duàn gěng)的意思:指断裂的梗,比喻事情中途中断或未能完成。
哽咽(gěng yè)的意思:因悲伤或激动而说话或呼吸困难,声音哽咽。
何穷(hé qióng)的意思:本指没有穷尽的事物,也用来形容人的才能、智慧等没有极限。
恍惚(huǎng hū)的意思:形容思想或感觉迷糊,不清晰或不真实。
老人(lǎo rén)的意思:指年纪大的人,尊称老年人。
落叶(luò yè)的意思:比喻离开家乡或离开原处后,最终回到自己的家乡或原处。
飘蓬(piāo péng)的意思:形容人没有栖身之所,四处流浪。
平安(píng ān)的意思:指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定无事。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上老(shàng lǎo)的意思:指年纪大、经验丰富的人。
书报(shū bào)的意思:指文书、报纸等文字资料。
我身(wǒ shēn)的意思:指自己的身体或个人
西东(xī dōng)的意思:形容东西分散或离散,没有秩序或规律。
相聚(xiāng jù)的意思:相聚指人们相互聚集在一起,共同享受相处的时光。
心正(xīn zhèng)的意思:指人心纯正、思想正直,不偏不倚。
作书(zuò shū)的意思:指撰写文章、著书立说。
这首诗是明代僧人释函可所作的《阿字行后作七首》中的第三首,名为“阿字行后作七首(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大漠中的离别之情,情感深沉,哀婉动人。
首句“言别多哽咽”,直接点出离别的悲伤气氛,诗人与友人话别时,心中充满了难以抑制的悲痛。接着,“况我大漠中”一句,点明了离别地点的荒凉与辽阔,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氛围。
“我身如断梗,尔身亦飘蓬。”诗人以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自己和友人的命运,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界现象的描述之中,形象地表达了离别后的孤独与无助感。“断梗”和“飘蓬”都是随风飘荡、无处依存的形象,暗示了两人未来的不确定性。
“相聚虽一岁,恍惚数夕同。”这两句回顾了短暂而珍贵的相聚时光,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年,却仿佛经历了无数个夜晚,强调了这段时光的宝贵与难忘。
“尔留已多恨,尔去更何穷。”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与遗憾,同时也预示了未来可能的无尽思念与痛苦。
“秋风振高林,落叶分西东。”通过自然界的季节变换,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分别的必然性。秋风起,高林摇曳,落叶纷飞,东西两方各自飘散,象征着离别后各奔东西的命运。
“雁飞不成队,菊开不成丛。”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雁群和菊花人格化,雁群不能成队,菊花不能成丛,形象地描绘了离别后孤独与寂寞的情景。
最后,“作书报汝师,兼上老人峰。”诗人决定写信告知友人的师长,并且提到“老人峰”,可能是友人曾经居住或活动过的地方,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
“平安复平安,把笔心正忡。”诗人以简短的话语结束全诗,表达了对友人的牵挂与祝福,同时流露出内心的不安与期待,希望友人能够平安归来。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对离别情境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深厚的人际情感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清风扫郁蒸,爽气生户牖。
客中淡无事,翛然一杯酒。
书生拙自料,事业期不朽。
少年忝朝迹,蹭蹬今白首。
历观千载事,和戎固尝有。
定襄伍原间,乃可画地守。
神州在何许,东巡已去久。
煌煌一统业,谟训其可负。
荆楚多剑客,宣润富弩手。
孰能用其长,坐使老农亩。
讲武幸长杨,劳军临细柳。
中兴望圣时,未死得见否。
头颅已可知,牙齿今复落。
十步或再休,啜粥不及勺。
身依一蒲团,壁挂两芒屩。
对客辄坐睡,有问莫能酢。
念昔少壮时,心慕宦游乐。
初登平津馆,晚入征西幕。
雨暗骆谷烽,霜清散关柝。
登高望中原,气已吞雍雒。
宁知事大谬,憔悴理征橐。
单车去梁益,健席下沔鄂。
还朝见故人,大马黄金络。
后来固多士,鹓鹭照台阁。
婆娑郎吏间,祇自取嘲噱。
历思从来事,无铁可打错。
幸得还故园,快若解束缚。
闾里通有无,情厚不为薄。
泥行事春耕,日曝毕秋穫。
隔墙唤邻翁,浊酒聊共酌。
我居城西南,渺渺水云乡。
舟车皆十里,来往道岂长。
今夏我来时,天风吹荷香。
再来已孟冬,惨然天霣霜。
市南两株柳,叶尽萌已黄。
乃知多事人,岁晚虚悲伤。
名蓝堕劫火,鞠为瓦砾场。
河桥比一新,华表照康庄。
成坏莽相寻,推理海芒芒。
疾竖造物儿,吾手扼其吭。
砥柱天下险,一苇乃可杭。
养气倘能全,斯言岂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