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垂塔影,林古镇塘腰。
夜月松千阜,春风柳万条。
景多僧住少,近觉有尘嚣。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古寺的幽静景象和历史氛围。开篇“寺枕彩云桥,残碑纪晋朝”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寺院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时间的流转与历史的沉淀。诗人用“枕”字形象地表达寺庙依山而建,与云共存的境况,同时,“残碑纪晋朝”则透露出历史的痕迹,晋朝的遗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厚重。
接着,“地平垂塔影,林古镇塘腰”两句,通过对寺院环境的细腻描绘,进一步深化了空间与时间的交织。地面上的平坦与塔影的投射,以及树木环绕的古老与塘堤的蜿蜒曲折,都在诗中找到了恰当的位置。
“夜月松千阜,春风柳万条”两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夜晚时分,明月高悬,松树如同千重山峦,而春天的和风轻拂,柳絮随风舞动。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季节变化带来的不同景象,也让人感受到自然界的生命力与诗人的情怀。
最后,“景多僧住少,近觉有尘嚣”两句,透露出寺院虽然宏伟壮丽,但僧众却寥寥无几。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同时“近觉有尘嚣”则暗示了寺院不再是纯净之地,而是被世俗纷扰所侵蚀。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现实与理想之间差距的感慨。
新绿小池塘,风帘动、碎影舞斜阳。羡金屋去来,旧时巢燕;土花缭绕,前度莓墙。绣阁里、凤帏深几许?听得理丝簧。欲说又休,虑乖芳信;未歌先噎,愁近清觞。
遥知新妆了,开朱户,应自待月西厢。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问甚时说与,佳音密耗,寄将秦镜,偷换韩香?天便教人,霎时厮见何妨。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