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春陌》
《登春陌》全文
宋 / 张镃   形式: 五言绝句  押[真]韵

花柳通津幽居日日春。

前往来者,同是华封人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chūn
sòng / zhāng

huāliǔyàntōngjīnyōuchūn

ménqiánwǎngláizhětóngshìhuáfēngré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封人(fēng rén)的意思:指以权力压制他人,使其无法施展才能或发挥作用。

花柳(huā liǔ)的意思:指妓院或妓女。

华封(huá fēng)的意思:华丽的封建制度

来者(lái zhě)的意思:指来的人或事物。

前往(qián wǎng)的意思:表示到达、前往某个地方。

日日(rì rì)的意思:每天都

通津(tōng jīn)的意思:通常指能够顺利通过水路或陆路,畅通无阻。

往来(wǎng lái)的意思:往来是一个动词短语,表示来去、交流、来往等意思。

幽居(yōu jū)的意思:指安静、清幽的居住环境,也可引申为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生活方式。

翻译
花柳繁华映照着渡口,我隐居之处每日如在春天。
门前时常有人来往,他们同样都是受到福禄寿三神庇佑的人。
注释
花柳:形容花木繁茂,象征繁华景象。
燄:火光,这里指花柳的色彩鲜艳。
津:渡口。
幽居:僻静的住处。
日日春:天天如同在春天。
往来者:来来往往的人。
同是:同样是。
华封人:古代传说中受福禄寿三神保佑的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田园风光图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抒发了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态度。开篇“花柳燄通津”,通过鲜明的画面展示了春天到来时大地回暖、植物萌芽的情景,“花”与“柳”并列,生动传神,而“燄通津”则暗示着一条小河或溪流在春日温暖阳光下解冻,水流潺潺,生命力旺盛。

紧接着的“幽居日日春”,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喜悦与满足。这里的“幽居”指的是远离尘嚣、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而“日日春”则传递出每一天都是充满生机和希望的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时节。

最后两句“门前往来者,同是华封人”,描绘了诗人与来访者的和谐相处。这里的“门前”可能指的是诗人的居所或村落入口,而“往来者”则是指那些来来往往的人们。在这温馨的画面中,所有经过这个地方的人都被赋予了“华封人”的身份,这不仅强调了共同的地域归属感,也表现出诗人对他人的接纳与友好。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恬淡的生活情趣,展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美好的感受以及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张镃
朝代:宋   号:约斋   籍贯: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   生辰:1153—1221?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 
猜你喜欢

庚戌生日再拟去岁挽歌辞

忆昨岁莫止,慷慨生死机。

拟韵追先哲,持为自寿诗。

成篇示叔季,心然口交非。

讵知不一霜,季兮先露晞。

兴思发永叹,载言涕肆颐。

万化同于尽,彭铿空厖眉。

日月不我与,去去气力衰。

且进尊中醁,勿作儿女悲。

殷勤晋鼎心,趋前舞莱衣。

(0)

一万宗推篷图

载月船空漾寒绿,掀篷半卧听渔曲。

谁家留连万玉妃,羞露腰肢和面目。

有缘窃见驼酥胸,灵坚习习生香风。

剡溪藤下路如掌,忆在西湖烟雨中。

迦叶相迎开笑口,汤休谢昼几搔首。

世间不尽有馀机,除却逃禅人解不。

(0)

僧房夜坐

四十二间廊底客,不知春向柳边深。

三旬禁足持僧戒,终日看书养道心。

露草带云眠野鹿,风枝摇月唳幽禽。

一尘不到炉烟静,自向空寮续近吟。

(0)

桂谢

广寒世界放新晴,景物萧疏八月深。

窗外方疑天雨粟,风前已见地流金。

举留清致为诗助,收拾馀香付酒斟。

但得仙根耐霜雪,不妨携囝步繁阴。

(0)

琴堂

片石邻空掌样平,吴儿曾此御瑶琴。

琴中腔调谁人识,独有颦妃是赏音。

(0)

蚕妇叹

浴蚕才罢喂蚕忙,朝暮蓬头去采桑。

辛苦得丝了租税,终年祗著布衣裳。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郑常 陈翥 沈荃 苏小小 杜淹 仇靖 彭端淑 李陵 杨嗣复 宋教仁 富嘉谟 吴西逸 周容 庄忌 茅坤 曹希蕴 庞德公 刘崧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