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往湓城下,三年两度逢。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如 空 上 人 移 居 大 云 寺 唐 /周 贺 竹 溪 人 请 住 ,何 日 向 中 峰 。瓦 舍 山 情 少 ,斋 身 疾 色 浓 。夏 高 移 坐 次 ,菊 浅 露 行 踪 。来 往 湓 城 下 ,三 年 两 度 逢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何日(hé rì)的意思:什么时候
疾色(jí sè)的意思:形容颜色非常鲜艳,明亮夺目。
来往(lái wǎng)的意思:互相往来、交流
浅露(qiǎn lù)的意思:显露出来的,不深奥、不隐晦的
山情(shān qíng)的意思:指山区的风土人情,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情感或心情。
瓦舍(wǎ shè)的意思:指非常简陋的房屋。
向中(xiàng zhōng)的意思:指向着中心或中央。
行踪(xíng zōng)的意思:行踪指一个人的活动轨迹或行动动向。
斋身(zhāi shēn)的意思:指在修身养性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追求精神的净化和提升。
竹溪(zhú xī)的意思:指清幽的竹林和溪水,形容环境幽静、清新。
坐次(zuò cì)的意思:坐在次要的位置上,地位低下。
- 翻译
- 竹溪的人啊,请你暂且停留,何时能去往那座中峰?
山中的瓦舍,少了人间烟火气,修行者的面色显得病容更重。
夏日炎炎,我们移动座位寻找阴凉,菊花初开,显露出行踪。
在这来来往往于湓城之下,已经过去了三年,我们两次相遇。
- 注释
- 竹溪人:指住在竹溪的人。
中峰:指山中的某座高峰。
瓦舍:简陋的房屋,这里指山中的修行场所。
斋身:修行者斋戒身体。
夏高:夏季炎热。
移坐次:变换坐位以避暑。
菊浅:菊花刚刚开放。
露行踪:隐约可见行踪。
湓城:古代地名,位于今江西九江一带。
三年两度逢:三年内遇见了两次。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离别和重逢的情景。开篇“竹溪人请住,何日向中峰”表达了对朋友留宿的邀请,以及期盼他朝拜某地高峰之意。下句“瓦舍山情少,斋身疾色浓”则透露出诗人在简陋的瓦屋中独居时的心境和身体状况,由此可见其隐逸生活的孤寂与不易。
接着,“夏高移坐次,菊浅露行踪”写出了夏日里诗人搬动座位以避暑,并且观察到菊花下的水痕,这些细节描绘出一幅静谧而生动的画面。最后,“来往湓城下,三年两度逢”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某地相遇的情景,以及这样的相遇并非第一次,而是已经发生过多次。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个人生活状态的抒写,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隐逸山林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与珍视之情。这不仅是一首描写日常生活的诗,更是对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念奴娇.雪
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漫天漫地。
不论高低并上下,平白都教一例。
鼓动滕六,招邀巽二,一任张威势。
识他不破,只今道是祥瑞。
却恨鹅鸭池边,三更半夜,误了吴元济。
东郭先生都不管,关上门儿稳睡。
一夜东风,三竿暖日,万事随流水。
东皇笑道,山河原是我底。
和魏衍同登快哉亭
经时不出此同临,小径新摧草旧侵。
欲傍江山看日落,不堪花鸟已春深。
来牛去马中年眼,朗月清风万里心。
故著连峰当极目,回看幽径绕双林。